中国大熊猫保护“成绩单”令世界瞩目
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 题:“濒危”降“易危”!中国大熊猫保护“成绩单”令世界瞩目
新华社记者胡璐、余里、袁秋岳
大熊猫,最萌“中国使者”,也是世界人民的顶流“团宠”。
在11月底召开的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上,我国大熊猫保护“成绩单”令世界瞩目——
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到约1900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大熊猫从“濒危”等级下调为“易危”;全球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达757只,种群结构持续向好。
圆滚滚的身体、憨态可掬的面容,大熊猫拥有数不清的“铁杆粉”。与会嘉宾感同身受,大熊猫是全球珍稀物种,守护它的每一步都不容易。
野外家园更好了——
我国先后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67处,2021年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形成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栖息地保护体系,总面积已扩至258万公顷,85%的大熊猫野外种群实现栖息地连通和种群间遗传交流。
四川拥有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在这里,野生大熊猫已发现1387只,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增长超过50%。甘肃、陕西等地也经常发现野生大熊猫的踪迹。与“国宝”不期而遇,成为“熊猫粉”们的快乐之源。
科技实力更强了——
“早期大熊猫的人工繁育是个大难题,上世纪80年代的十年间,我们只繁育了1只熊猫宝宝,存活了2岁。”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德生说,历经艰难探索,仅为了寻找最适合的幼龄大熊猫配方乳,就试验了几十次。如今大熊猫人工繁育攻克了“三难”,发情率、育幼成活率等得到明显提升,平均寿命也不断增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工圈养种群。
国际交流更充分了——
大熊猫越来越多走出国门,推动野生动物保护科研技术交流的同时,也传递着和平和友谊。
前来参会的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园长斯韦特兰娜·阿库洛娃说,莫斯科动物园为大熊猫尽可能创造接近自然的栖息环境,充分重视大熊猫的饮食、兽医检查等,努力让它们生活得舒适。
“从‘丁丁’和‘如意’抵达动物园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收集大熊猫的行为数据,研究生物医学问题,以便开展有利于其他物种保护的研究。”斯韦特兰娜·阿库洛娃表示。
世界人民与大熊猫的情谊有多深?
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副园长富田恭正分享了旅外大熊猫的送返故事。“比力”和“仙女”患上了高血压,上野动物园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多次商讨后决定将它们提前送返中国,接受更好治疗。在最后的参观日,有约2000人比开园时间提前1个多小时来到动物园,排队等候送别大熊猫。
世界人民对大熊猫的喜爱,带火了熊猫主题文创产品,促进了文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熊猫工厂”“西柚熊猫”等仿真熊猫玩偶制作公司也在短短几年中成为了年营收破千万元的企业。
大熊猫的保护故事,是一扇窗口,照见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步伐。
不仅是大熊猫,近年来我国通过栖息地保护、人工繁育培植、放归或回归自然等多种措施,加强濒危物种保护研究和国际合作,东北虎、海南长臂猿等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实现稳步增长。
此次大会期间,不少国际友人纷纷为我国大熊猫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点赞。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征程,需要个人、社区、行业以及政府协同努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会议上进行主旨发言时表示,中国呼吁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包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着深刻呼应。在该议程的实施过程中,中国正逐渐成为引领者。
约旦驻华大使胡萨姆·侯赛尼在参与大会“全球熊猫伙伴四川行”活动时感慨道:“在中国,我们看到了现代化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典范。”他希望将中国关于绿色经济、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领域的实践引入约旦。
未来如何更好地加强大熊猫保护,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此次大会上,发布了由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撰写的《让世界读懂美丽中国的“绿色密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实践与世界贡献》智库报告。来自30余个国家380多名与会嘉宾共同发布“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生态守护宣言”: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好大熊猫与人类共同的家园;
——把握并处理好环境与民生的关系,让民众尽情享受到自然之美;
——与各界伙伴携手合作,形成更大合力,开启大熊猫文化交流新篇章;
——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建设一个美丽清洁的世界作出新贡献。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既造福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
未来,呵护好最萌“中国使者”、守护好美丽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