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 | 宁夏泾源县:山海若比邻,乡村产业兴

2024-08-18 17:17:37 来源:海峡网

海峡网8月16日讯(记者 王挺)8月15-16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主办的“山海情更浓——石榴花开 闽宁情深”网络媒体探访活动,来到了位于“西海固”地区的固原市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原州区、西吉县等地。深入美丽乡村,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探访闽宁协作下曾经“苦瘠”山乡如今的风貌巨变。

15日上午,采风团走进了泾源县的集美村与杨岭村。

集美区与集美村,美美与共

都知道福建厦门有个集美区,但你可知道,在2000多公里外的宁夏泾源县,也有个集美村,并且两地渊源颇深。

平整的柏油路通至家家户户;村民住进了平房,有屋有院;4G网络“全覆盖”;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爱心超市、儿童之家一应俱全……走进集美村,这里整洁、现代化的环境让采风团留下深刻印象。很难想象这里位于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

杨岭村村貌。

集美村是典型的生态移民村。2012年至2014年,附近农林村、杏和村、塔湾村、牡丹村、蒿店村五村群众共360户,陆续搬迁出行不便、生活困难的原居住地至此,以“集各村之美而有缘相聚”而命名为“集美村”。

而集美村党支部书记闵富有告诉记者,“集美村”名称的还有另一层含义,便是为了感谢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的帮扶。

事实上,集美村的脱贫富民之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闽宁协作的开展。

杨岭村村貌。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早在建村之初,福建就帮助这里进行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年间,陆续建成硬化路及“白改黑”、村民活动中心、四点半学堂、村文化长廊等等。不仅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也成为集美村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

2022年,依托闽宁对口帮扶,集美村实施了日间照料中心维修项目,27户43人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满足了集美片区特困老年人养老需求。

杨岭村民居。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基础条件好起来了,产业也要兴起来。通过闽宁协作,如今的集美村,各类产业蓬勃发展。

丽妃帮扶车间。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走进集美村内的澳丽妃帮扶车间,一排排自动缝纫机映入大家眼帘。这里的工人绝大多数是女性,数十位女工正在各自的工位上麻利地生产、缝制无纺布包装袋,机器运转的“嗒嗒”声此起彼伏。

丽妃帮扶车间内。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而在打包工位,两位工人默契配合,快速地将生产出的包装袋整理压平,打包成捆。它们将被销往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车间内女工正在工作。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据了解,该车间于2019年7月25日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车间占地面积1500㎡,开设两条生产线,并引入自动裁切机、电脑平车等自动化设备,加工制造各种环保购物袋。而车间所属的厦门澳丽妃包袋有限公司,是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环保袋生产制造商,是多个奢侈品牌及国际商超的包装袋供应商。

车间生产的包装袋。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远在千里之外,企业是如何到集美村落地生根的呢?原来,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宁工作队泾源县工作组到任后,针对厦门澳丽妃包袋公司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且生产工艺简单、易学的特点,大力鼓舞动员该企业参与西部帮扶,厦门澳丽妃包袋公司积极响应,并于2019年4月16日与泾源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

工厂的兴建直接推动了集美村经济的发展。据悉,帮扶车间吸纳集美村富余劳动力60余人,人均年收入稳定在2.5万元左右。不仅如此,车间还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民武秀霞告诉记者,车间离自己家很近,“大概十来分钟就能到。”

车间内工人正在工作。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而如今集美村的产业,已不止帮扶车间一个“点”,养殖、种植等产业多“线”发展,串起村民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在澳丽妃扶贫车间不远处,蜂农正在标准化中蜂养殖场忙碌,这一“甜蜜产业”带动从业人员200余人,而所打造的“六盘山花土蜂蜜”品牌产品,就在厦门市20多家公益超市销售。当地种植柴胡、芍药等中药材3000亩,带动从业人员260余人;现有肉牛存栏431余头,带动从业人员130余人。

集美村山海蜜园。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我们开展了多元化的产业项目,根据村民的特长,让其选择工作渠道。确实干不了活的,也可以从事保洁员、环卫工等公益性岗位,所以村子里基本人人都有活干。”闵富有介绍。

集美村山海蜜园。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这种“一个都不能少”,让集美村更加名副其实。据了解,2023年,集美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6.59万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717元,同比增幅13.4%。

海沧润杨岭,开出文旅之花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人们远离城市喧嚣的不二选择,相关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借此“东风”,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促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走进杨岭村,茂密的树荫、翠绿的梯田、干净的屋舍让人眼前一亮。

而行至不远处,咖啡屋、露营帐篷、秋千、花海……充满网红休闲感的场景也同样引人注目,令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一座有名的“落后村”。

杨岭村文旅设施。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过去的杨岭村受交通区位和自然环境影响,土地贫瘠、产业薄弱、物资匮乏。而振兴的起点,同样得益于闽宁间的亲密协作。

在杨岭村村史馆门口,一块“厦门市海沧区干部实训基地”的牌子格外醒目。村史馆内,正直观展示着厦门市海沧区与杨岭村对口帮扶的故事。

据了解,对口帮扶以来,厦门市海沧区不仅为杨岭村培训“两个带头人”,区相关领导还曾深入杨岭村调研考察。而杨岭村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教育卫生、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倍受福建各界人士的支持。

杨岭村村史馆门口。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基础建设的完善,为杨岭村的后来的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杨岭村更是全面提升村级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维修排水渠,完成自来水主管网整村换新,改厕182户,还集中整治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现象,一个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美丽乡愁的靓丽村庄跃然山间。

如今的杨岭村,已是一座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文旅的路子也越走越宽。当地依托杨岭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培育农家乐7户,游产品营销户6家,发展庭院经济71户,完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馆装修,发挥村史馆、研学实践基地作用。

杨岭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同时,杨岭村还引入专业文旅经营机构,成立宁夏杨岭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打造集特色餐饮、民宿木屋、鲜果采摘、篝火演艺、生态养殖等于一体的六盘山下特色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杨岭村还打造集采摘赏花、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杨岭生态园,每年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吸引各地游客参与其中。

杨岭村特色民宿木屋。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纷至而来的游客为杨岭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据了解,2023年,杨岭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55元。仅今年4至7月,当地旅游达收入就达到了112万元。

+1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