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观察 | 只此青绿,绘就生态新画卷
将乐县常口村立足山、水、田的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绿色发展的道路。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云雾缭绕、宛如仙境的福安市坦洋工夫生态茶园 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陈清华 摄
武夷山国家公园 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大批牛背鹭在罗源县碧里乡溪边村湿地觅食。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林克城 摄
东南网10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 周琳 郑雨萱 林宇熙 林清智 刘必然)山海画廊,人间福地。
岁至金秋,天高云淡。行走在福建的山海之间,山绚烂而热烈,水秀丽而灵动,林木蓊郁,花果飘香,仿佛打开了只此青绿的美丽生态画卷。
生态兴则文明兴。新的赶考之路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道必答题。
高颜值的福建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2%,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97.3%;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3年保持全国第一;九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生活在福地的“屏山君”深切感到,福建的“绿色家底”越来越厚,实实在在坐稳了生态“学霸”的位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鼙鼓喧天,在八闽守“绿”之人看来,别有一番豪情。
福建团的党代表们说,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地和实践地,福建要始终牢记嘱托,接续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夯实绿色根基,我们更“优”——
80%以上的建制村达到“绿盈乡村”标准,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5平方米,建成福道7000多公里……这些变化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动注脚。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生态文明指数连年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8月,武夷山国家公园又发现2个新物种;自2016年启动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以来,这里已累计发现14个新物种。2021年10月12日,就在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的当天,《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先行方案》印发,通过圈层管控,实施更全面、更完整、更系统的保护。碧水丹山,大美武夷,一曲人与自然共鸣的协奏曲,正响彻山水间。
二十大代表、南平市委书记林瑞良表示,近年来,南平市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凝聚全社会生态保护共识,加快培育茶、竹、水等绿色产业和文旅经济,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新时代新征程,南平将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挥武夷山“双世遗”和国家公园的双品牌优势,加快建设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打造一批国家公园门户特色小镇,大力培育生态敏感型产业,努力让“好风景”变成“好经济”。
从乡村到城市,从生产到生活,如今的福建山清水秀,城市宜居宜业、乡村田园风光,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二十大代表、厦门海沧城建市政公司嵩屿市政管理站环卫组长蔡月英用18年时间,亲身见证了厦门海沧从荒芜杂乱的大工地,到“山海湖岛城”相融的大美湾城,也用自己的汗水守卫了这座城市的颜值。
“用双手把自己生活的城市打扮得整洁亮丽,这就是我人生的追求。”蔡月英表示,要继续做好本职工作,维护身边的公共卫生环境,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吸引力,让卫生、整洁和文明伴随大家行,为打造生态宜居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逐绿八闽,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发展绿色产业,我们更“强”——
创新开展具有山海特色的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武夷山水”“红古田”等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打响,寿宁下党“下乡的味道”产品销售额已达4600万元;率先探索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绿色已成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最亮的底色,亦是福建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省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发展新路,促使传统产业加快生态化转型。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安溪铁观音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今天,茶山还是那座茶山,但安溪人对茶的理解和追求早已不同。
为保证茶叶质量,安溪打好绿水青山这副牌,秉承“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省率先开展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茶园去化学农药工程、茶园节水灌溉等减量化行动,实现好山好水出好茶。
对此,二十大代表、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传习所主任温文溪感触很深:“目前,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60万亩,生态茶园覆盖率达80%以上。出口茶叶连续15年100%通过输入国官方质量安全检测。”他说,瞄准绿色生态发展,还要继续积极探索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路径,构建新时代生态经济新体系,让天蓝地绿、水清景美赋能茶乡群众美好生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既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也是处理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真谛。
近年来,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坚持绿色发展,因地制宜,探索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之路,闯出一条富民强村之路。
“乡村要振兴,一定要有自己的优势,我们最大优势就是生态。”二十大代表、培斜村党支部书记华锦先说,现在,村里“竹茶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三大特色产业日益红火,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村民们愈加认识到,发展要立足生态优势、顺应自然本色,增绿才能增收,最终实现在生态保护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保护。
因绿而美,向绿而强,绿色经济已悄然成为福建发展的新增长极。
释放绿色动能,我们更“活”——
全国首个省级碳市场综合服务平台、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首个海洋碳汇交易平台、“中国碳票第一村”接连在闽落地;福建碳市场顺利运行5个履约周期,履约率保持100%,林业碳汇成交量、成交额均居全国首位……
“双碳”时代的来临,加速打开“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链接通道。
以绿色金融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兴业银行发挥绿色金融领先优势,推动福建“两山”转化。到9月末,兴业银行在福建省内绿色金融融资余额累计达1251亿元。
“兴业银行根在福建,绿色金融也源于福建,我们始终将福建作为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大本营、示范田,努力成为服务福建绿色发展的主力军、排头兵。”二十大代表,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家进说,兴业银行将立足福建生态优势,积极探索林票、碳汇等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助力建设福建区域碳交易市场,并将在保障福建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构建绿色资产负债表,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切实将绿色金融优势转化为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成效。
新事物带来新挑战。“碳”路绿色发展,一系列生态机制的探索,也为福建绿色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时代十年,福建审计工作一直走在全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审计的前列,先行先试、开拓创新,促进了生态保护修复各项政策和工作措施有力推进、落地落实。”二十大代表,省审计厅厅长、党组书记杨红表示,我们将不断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审计水平,积极探索碳汇价格回归价值的定价机制,推动碳汇价值体现,积极促进价格机制、财政投入和生态补偿机制、绿色金融政策、乡村振兴等产业政策发挥叠加效应,有效落实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应有贡献。
可爱的蓝天,清新的空气,愿后代也能同享;清澈的溪流,翠绿的山林,愿未来也能共赏。
代表们说,新征程上,将继续把“青山绿水”当作“无价之宝”,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福建名片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