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专访中共梅州市梅江区委书记陈金銮
梅州市梅江区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原中央苏区县。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梅江区经济效益持续向好、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城市形象持续提升、民生福祉持续增进。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梅江区加快建设发展的关键之年。梅江区将会有哪些新作为?收获怎样的成效?为此,记者专访了梅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梅江区委书记陈金銮。
记者(以下简称“记”):梅江区是闽粤赣边区革命斗争活动的中心,拥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梅江区将如何发掘、保护和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激活苏区振兴发展动力?
陈金銮(以下简称“陈”):梅江区是原中央苏区,在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成为梅州地区、闽粤赣边区革命斗争活动的中心,留下了100处宝贵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和重要革命遗址,呈现“一城两翼”的分布特点(“城”即是梅城,不仅红色革命遗址多,而且重要历史人物足迹多、重要历史事件多。“两翼”即是西阳、长沙两个梅江红色资源主要集聚地)。
接下来,我们将在深入挖掘和传承梅江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红色基因基础上,围绕“一城两翼”实施“双一十百千”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开发,以熊锐故居、红四军梅城战役历史陈列室、朱云卿故居和朱云卿事迹陈列室、长沙革命烈士纪念园、北联“红色村”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为依托,充分用好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自然景观,将红色旅游与文化、生态、乡村、古民居、古驿道游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串珠成链打造8条“不忘初心红色之旅”精品旅游线路,不断完善相应的文化、体育、休闲、服务、标识等配套设施,让红色文化资源与自然山水资源、人文历史资源交相辉映,在讲好梅江红色故事的同时,带动城乡旅游业发展,助推苏区振兴。
记:“十三五”期间,梅江区GDP顺利突破百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1%,工业经济呈现蓬勃发展良好势头,经济效益持续提升。接下来,梅江区将如何始终保持着发展“热度”与“速度”,推动全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办好发展经济这个最大实事,才能更多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实现梅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支持梅州建设粤闽赣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为我们加快振兴、共同富裕增添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时刻保持高质量发展的“热度”和“速度”,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谋划在前、真抓实干,全力参与先行区建设,用好各类优惠政策,推动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当前,我们结合梅江实际,集中要素资源谋划了一批税收大、就业多、成长性好的“打粮食”项目,并按照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要求,将总投资595亿元的97个重点建设项目逐一分解细化,明确项目建设责任体系,按照“施工作战图”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掀起抓项目、促发展的热潮,以重大项目建设落实助力梅江高质量发展。同时,我们将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围绕电子信息和绿色食品等主导优势产业和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主的新基建,强化产业招商、以商引商和产业链招商,充分发挥招商投资顾问单位和招商推介、招商中介等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引进和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项目,为梅江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
梅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梅江区委书记陈金銮博士(右)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专访。
记:城乡互促,共富共美,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梅江区在盘活城乡资源、提升城市品位、放大生态优势、加快乡村振兴等方面,以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务实之举,让城乡居民切实感受到实效,接下来将如何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陈:城市与乡村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的生命共同体,梅江将积极探索破解“人、地、钱 ”问题,统筹抓好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优化城镇布局,打造美丽乡村,促进城乡融合,构建功能互补的区域联动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引领、带动、辐射能力。
一方面,继续做好“城”字文章。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推动“三区三线”合理划定,加快推进“三旧”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一城两坊”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下足绣花功夫,做好城市更新微改造。坚持统筹布局,强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优化营商环境和城市治理,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推进互联网、金融等产业在我区创新、集聚、规范发展,走好城产融合、区域融合、要素融合的一体化发展路子。另一方面,继续做好“乡”字文章。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客家风貌,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九大攻坚”行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 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切身利益,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坚持产业振兴,深化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同小农户的联结机制,引导和支持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发展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做到干部配备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优先安排。
记:做好绿色低碳发展的大文章,要统筹算好“经济账”和“生态账”,梅江区将如何补齐生态治理短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陈:近年来,梅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推动红色苏区绿色发展。但是,梅江尚处在工业化中期,经济规律的约束和自然规律的客观限制都加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仍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城区市政管网建设滞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进运行效率不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经开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等生态环保领域重点项目建设还需加快。
下来,我们将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与推动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倒逼企业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走出一条“双赢”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同时,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落实生态环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注重综合、系统、源头治理,在面对破坏生态环境问题上绝不留情,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记: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接下来,梅江区将在哪些方面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陈: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梅江区将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在为民纾解难题中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在办好民生实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前,我们将紧紧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问题,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高质量推进“客都美食街区”、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建设以及会文小学改扩建、金山小学迁建等一批民生实事项目,统筹做好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慈善事业、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双拥共建等工作,深入推进平安梅江、法治梅江建设。同时,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区人民医院设立、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区妇幼保健院迁建,筹备建设江南新城、客天下社区、芹洋半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记:发展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梅江区将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陈:高质量党建是推动梅江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下来,梅江区将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
一方面,要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一步筑牢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
另一方面,要深化队伍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干部解放思想、自我革命,激发内生动力,把抓落实作为培养干部的硬选项,着重从项目建设、改革创新、乡村振兴、维护稳定等一线岗位选人用人,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
记: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前不久,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刚刚结束,能谈谈您的感受和收获吗?下一步,梅江区将如何对标省党代会精神,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梅江贡献?
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我们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大会,是一次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求真务实、风清气正的大会。李希书记所作的报告,全面擘画了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全省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全面部署今后五年各项工作,是推动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宣言书、动员令和施工图。
我们将以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新的起点,结合李希书记、王伟中省长来梅调研精神一体抓落实,坚持一张施工图绘到底、干到底,保持定力、久久为功,与时俱进、一以贯之推进落实省“1+1+9”工作部署,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梅州苏区振兴发展共同富裕作出梅江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为梅江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墨守成规的传统路径依赖,加快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梅江高质量发展。
三要全力参与粤闽赣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建设,统筹处理好绿色工业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做大茶叶、蔬菜、水果等生态农业,做强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预制菜等新兴产业,做精“绿色+红色+古色”的旅游产业,奋力推动红色苏区绿色发展。
四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两大重点,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体系,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五要筑牢安全发展底线,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三防”和维护安全稳定工作等,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六要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办好年度民生实事、“微民生”实事为总抓手,用心用情用功办好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环保等民生事业。
七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深刻领会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8个方面发展成就、5个“始终坚持”工作体会、“1+1+9”工作部署等重要内涵,切实以省党代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确保省党代会精神在梅江落地生根、结出硕果。(记者 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