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实体零售进入复苏期 即时零售订单增长近7成

2022-06-22 19:10:30 来源:新华网

“5月,我们的线上订单量增长了3000多单,户外的野餐垫、烧烤箱卖得特别好。”北京市通州区平价百货超市的周宇介绍,5月店铺线上营收超过50万,较上个月增长了50%。

近日,随着北京、上海等地区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全国各地生产有序恢复,消费逐步回升。多家商超、餐饮等门店和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销售已经明显改善,逐渐进入稳步增长状态,其中,除线下客流恢复之外,即时零售为主的线上订单在疫情后仍然持续提升,成为重要增长源。

美团数据显示,1-5月,商超百货等各类实体零售门店线上订单额增长了70%,社区百货店6月上半个月线上同比增长约45%,正在进入稳步增长阶段。

疫情后,消费者“把外卖当快递用”

这家通州区的百货店老板是一对90后的湖南夫妻。去年年初,在湖南开了多年超市的周宇觉得北京消费需求旺盛,便决定来北京闯荡。4月,他租下了一间店铺,雇了收银和整理的工作人员,也把店铺在美团上上线。

周宇发现,疫情期间,部分电商物流受阻,但恰逢户外露营、野餐高峰期,周围的住户多是年轻人,虽然日常出行减少,户外用品的购物量却在激增,且想要“即买即送”。观察到周围店铺这些户外商品线上销售额可观后,王明也顺势采购了一大批户外用品。

美团数据显示,1-5月,全国露营相关商品订单量增速达693.75%。饿了么数据也显示,4月28日至5月3日,饿了么全能超市的一次性桌布、餐盒餐垫、驱蚊用品等露营常用商品,在北京的销售比假期前增长了1.5倍,适合野餐场景的预制菜、半成品烤肉、火锅食材等食品则比假期前猛增2倍。

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报告显示,年轻一代消费者更关注“速度”,超过50%的95后消费者希望在购物当天就能收货,他们会因为配送时间模糊不清而取消订单。

海淀区花园路晨光文具店的李勇也介绍,5月线上订单量占比约七成。疫情后,线上订单量虽略有下降,但不少消费者仍需买文具应急,“有些家长早上买一些书本和文具,起床后下单,早饭点就能送到”。

1-5月,美团上的超市便利、植物花卉、水果生鲜等品类订单增速均超50%。

除了文具、露营用品,消费者也爱通过外卖下单购买其他生活用品,实现万物到家。美团数据显示,1-5月,超市便利、植物花卉、水果生鲜等品类的订单增速均超50%,服装鞋帽等生活必需品的订单额增速更达114.6%。

即时零售成传统实体门店复苏增长新路径

疫情防控期间,部分消费需求“流动”到了线上。相较于时隔数天才能到达的电商购物,不少消费者开始更偏爱“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的即时零售。

即时零售,就是通过即时物流等履约能力,拓展和连接实体商户、仓储等本地零售供给,服务于消费者的即时需求,因此也成为传统商超等实体门店获得新用户、新增量的方式之一。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5月粮油、食品等消费品加速增长。

北京物美超市西黄村二店店总经理介绍,4月下旬至5月上旬,线上订单和线下来客均出现了大幅增加,“近期线上单量增幅较大,市民的线上采购物资以米面粮油、肉、菜、蛋,以及休食类的商品和水类商品等民生必需品为主,美团上订单的增长量已经达到了1.5倍。”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4、5月粮油、食品等消费品加速增长,成为拉动内需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撑。随着疫情好转,线下消费市场也开始同步回暖,此前被抑制的部分生活必需品外的消费开始释放。

即时零售,因满足了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从附近餐饮、超市等零售实体采购的需求,带动了实体门店线下复苏和增长。

从美团获悉,从覆盖本地餐饮实体门店的必吃榜相关数据看,2021年6月至今,全国50余座城市的餐饮消费交易额同比去年增长20.5%,本地订单量同比前一年平均增加18.51%。其中,小微商户的线上及到店订单复苏成为了重要增量。

艾瑞咨询研究显示,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估到2024年将达到近9000亿。即时零售也因此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除了美团,京东也推出了“线上下单、门店发货的小时级乃至分钟级送达”即时零售模式,帮助实体商家门店拓展全渠道业务。目前,京东小时购业务已接入10万家全品类实体零售门店,覆盖超市生鲜、手机通讯、数码家电、医药健康、美妆护肤、家居服饰、鲜花绿植、蛋糕烘焙等众多品类。(文/郑伟)

(应采访者要求,周宇、李勇为化名)

+1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