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奥林匹克荣光刻在同心玉璧上——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发布
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百天之际,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同心”问世。方寸之间,古老东方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光芒闪动,“双奥”传承巧思暗藏。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题:将奥林匹克荣光刻在同心玉璧上——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发布
新华社记者
这是奥林匹克的最高荣耀!
源取玉璧,五环同心。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百天之际,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同心”问世。方寸之间,古老东方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光芒闪动,“双奥”传承巧思暗藏。
“奖牌是冬奥会景观元素的重要内容之一,代表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礼赞,象征着运动员的至高荣耀。”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高天有感而发,“在倒计时100天的特殊时刻发布奖牌,是向世界宣告北京已经准备就绪,欢迎全球冰雪健儿在冬奥赛场上尽展风采,尽享荣光。”
续写金玉良缘
哪一件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杭海迄今为止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大概率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
他对此也是念念不忘。去年4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外观设计方案开启公开征集,杭海随即着手组建团队。他提出的一条基本设计策略,就是延续“金镶玉”的玉文化概念、体现“双奥之城”的历史脉络,“用中国最高等级的玉来礼赞获奖运动员,礼赞奥林匹克精神”。
苍璧礼天,黄琮礼地。既然2008年用过玉璧创意,这回是不是可以尝试玉琮?那不就天地相合、达到圆满了?一个方形的奖牌设计方案就此出炉。但最终该方案没有被冬奥组委选中,杭海分析,还是圆形奖牌更加符合惯例,另外冬奥会将在春节期间举行,圆形契合团圆寓意。
团队每隔两天看一次稿,进行集体讨论。研究生林帆、高艺桐分别受双环玉璧和古代铜镜上的同心圆启发,构思出两环同心、三环同心圆环奖牌。随后两人大量阅读文献,完善方案——“五环同心”诞生了。去年6月底,该方案被提交至冬奥组委,两个多月后等来通知:入围候选。
奖牌宛如一枚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同心归圆,寓意“天地合·人心同”。“一方面是2008年奖牌玉的概念的延续,能够展现‘双奥之城’的意涵;另一方面同心圆给人凝聚、团结之感,象征全世界人民受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共享冬奥的快乐,相互理解,共生共荣。”杭海如此阐释。
打磨东方“月饼”
奖牌设计进入深化修改阶段,由于这是保密项目,团队琢磨着得给它起个代号。恰好时值中秋,大家灵机一动,干脆就叫“月饼”吧。
“我们针对‘月饼’的设计和工艺进行了近一年的讨论,家人以为我们真的是在设计月饼。”一提起这段经历,设计团队成员、央美教师李文龙就觉得很感动。
打磨“月饼”,细微之处需反复推敲。以牌面纹样为例,起初杭海希望尽可能简化,但他随即意识到“奖牌不是给设计师看的,是给人民群众看的,老百姓希望看到背后的故事”,于是决定增加四圈纹样:仰韶时期的植物纹样、青铜器的回文、织物上的菱纹、宋瓷上的冰片纹,都与中国古代文明息息相关。之后又采纳冬奥组委的建议,改为把冰雪纹和祥云纹刻在正面,前者呈现冬奥特征,后者传达吉祥寓意,并与2008年奥运会相呼应。
奖牌背面则取意古代天文图。圆环上散布有24个点及运动弧线,象征浩瀚无垠的星空、人与自然之和谐,也寓意第24届冬奥会,运动员驰骋赛场,正如群星璀璨。
杭海眼里的奖牌“简朴大方”,符合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同时细微之处亦别有洞天。比如借鉴了弦纹玉璧,正面的圆环进行打洼处理,典雅的“中国式”工艺让奖牌更具立体质感。
“当运动员手拿奖牌,他会触摸到一些中国的细节,然后再仔细看,就会从正面看见祥云纹跟冰雪纹,背面看见星空纹样。”让优美细腻的东方元素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感知,想想这画面,杭海就觉得很美好。
创造永恒之美
设计后期,方案被送往上海造币厂打样,设计、制作两个团队密切协作,继续精雕细琢。李文龙感觉自己越来越像“地下工作者”。
为保证安全,每一次打样实物都有专人护送来回。时间往往卡得很紧,头天送来,可能过一晚就得送回去修改。于是时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杭海家楼下侧街、没有路灯的地段,几名设计师挤在李文龙的车里,就着汽车灯光展开激烈讨论。
实物拿在手里,李文龙第一反应是“沉”。的确,冬奥奖牌普遍比夏奥奖牌更大,因为冬奥运动员服装厚重,若奖牌过小则不够醒目。而更让李文龙感慨的是:“它实际的价值、所有人的付出,可能比本身的物理重量还要沉。”
奖牌在不断完善,配件也下足了功夫。挂带采用传统桑蚕丝织造工艺,织造冰雪底纹。颜色方面刚开始团队想选蓝色,以体现冰雪运动,最终接受冬奥组委的建议用了红色,与中国春节文化特色相契合,吉祥喜庆。
蓝色用在了奖牌盒的盒盖上。盒体材料则以大漆和竹子为主。大漆器物曾在汉代祭祀中普遍使用;竹子可再生,又象征君子人格——这两种材料既彰显中国文化特征,又符合“绿色办奥”和可持续性的理念。
再过100天,“同心”就将挂在运动员胸前。设计团队期待着这一天,同时又怀着更大的“野心”。杭海深情地说:“运动员赢得奖牌后,很可能会传给他的儿女,甚至孙子孙女,代代相传。历经时间流逝后,希望奖牌能让人们感受到,它的美是永恒的。”(执笔记者:丁文娴;参与记者:李丽、姬烨、王梦、王楚捷、高萌、汪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