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股份负债是真的吗 力帆股份负债怎么回事欠了多少钱
本刊记者/苏杰德
尹明善不会想到,年逾八旬、已经退休两年的他,会再次遭遇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
他的命运,充满了起伏和无常。47岁才下海创业,用了3年就成为重庆最大民营书商。54岁时突然改行,一头扎进了摩托车行业,成为“重庆摩帮”的代表性人物与代表性企业。72岁时,他带领力帆股份上市,一举登上“重庆首富”的人生巅峰。
他曾是重庆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手中的两副牌:摩托车和足球,都曾是重庆的骄傲。力帆摩托车,曾超过嘉陵和建设两大老牌巨头,成为重庆摩托车业的龙头老大。2000年,尹明善斥资5580万元收购“前卫寰岛”,更名为“重庆力帆足球”。当年,球队就夺得足协杯冠军,是重庆足球史上的第一个冠军。
但如今,力帆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截至今年6月,力帆系主体力帆控股总资产为415亿元,总负债为312亿元,其中流动负债294.78亿元。力帆的债务危机一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甚至屡次传出要破产清算的消息。
力帆控股核心管理层高管向阳(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尹明善对于力帆的遭遇,“很难过,很难受”。
流动性危机
“去年7月份到现在,尾款和保证金还没有退。”力帆在山东一位经销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位经销商在2015年经熟人介绍代理销售力帆汽车,由于销量不理想,在去年申请了退出力帆汽车的经销商网络。
经销商的集体发难,将力帆推向了“雪崩”的边缘。今年5月8日,近30家力帆汽车经销商前往重庆力帆汽车总部维权,原因是力帆汽车存在向非授权经销商低价出售汽车的行为,价格甚至要比卖给授权经销商更低。
千里之外的贵州,一家曾经代理力帆汽车的经销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比起现在的经销商,自己幸运多了。由于汽车性能比较差,服务跟不上,他在2017年就退出了力帆汽车的经销商网络,当时退网比较顺利,各项费用都按时退回。
短短一年时间里,经销商退网不顺利的变化背后,是力帆公司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债务危机。
6月,力帆控股超6亿股股份被冻结,原因是旗下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向横琴金投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横琴金投)通过融资租赁形式融资1亿元,部分已逾期。
10月25日晚,力帆股份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6.86亿元,同比下降19.52%;亏损26.33亿元,同比下滑2064.56%。目前,力帆股份的总负债高达178.63亿元。
直接将力帆拖向债务深渊的是汽车业务。造车是需要庞大现金流支撑的业务,长期以来,力帆的汽车产业主要通过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但是,去年受降杠杆影响,力帆公司外部融资环境困难,融资利率不断上涨。与此同时,力帆公司20亿元公司债券未成功发行,其不得不挤占流动资金偿还5.7亿元应付债券,导致公司流动资金紧张。而且,部分金融机构对公司抽贷、断贷、压贷、收缩贷款规模导致公司流动资金严重短缺。
“公司连续偿还债券金额约70亿元,加上银行抽贷的20多亿元,力帆公司共偿还了近百亿元债务。”向阳介绍,不仅如此,力帆作为出口导向型企业,去年的汇率波动对公司影响明显,也带来了财务压力。
虽然已经偿还了部分债务,但截至今年上半年力帆控股仍有流动负债294.78亿元,一年到期的流动负债约30亿元。
糟糕的业绩更是雪上加霜,让缓解债务压力的希望变得非常渺茫。力帆股份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6.86亿元,同比下降19.52%;净利润亏损26.33亿元,同比下滑2064.56%。
产销报告则显示,力帆1~9月传统乘用车销量2.2万辆,同比下降72.25%;前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035辆,同比下降65.67%。而生产端则出现断崖式下滑,处于低水平维持阶段:8月,公司共生产传统乘用车281辆,新能源汽车218辆,同比分别下降95.67%和85.05%。
而据央视财经报道,力帆汽车位于重庆北碚区生产基地今年以来,基本处于半停工状态,已拖欠员工近两个月工资。
“去年开始,力帆处在了生死关头。”向阳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
造车泥潭
力帆走过的三十多年的历程中,尹明善的个人特色深深地烙印在力帆的兴起、转型、困境中。
尹明善是一个善长“无中生有”的人。上世纪90年代,重庆“摩托帮”全国闻名,产生了两大行业巨头“嘉陵”和“建设”,还汇聚了一大批生产销售摩托车及配件的民营企业。
1992年,54岁的尹明善拿出做书商攒的20万元全部身家,创办了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他在一个不到40平方米的车间里向仅有的9名员工宣布:“我要造出全中国、全世界没有的摩托车发动机。”仅3年后,尹明善就兑现了自己的宣言。那一年,轰达开发的100毫升电启动发动机,畅销国内。到 2001 年,力帆售出184万台摩托车发动机,销售收入超过 38 亿元,位居全球第一。
尹明善在61岁时,迎来了自己的人生高光时刻。2003年,他以5.2亿元人民币的个人净资产,被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列为中国的50名富豪之一。同一年,尹明善当选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步入省部级高官行列的民营企业家。
在摩托车行业声名显赫之际,尹明善再一次打算“无中生有”。这一次,他看中了汽车产业。2003 年8月,力帆收购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 80% 的股份(后增持到 95% ),并将企业名称改为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产品商标由“北泉牌”改为“力帆牌”。
不过,尹明善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向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力帆最开始做汽车时,想要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第一款车就是这一想法的产物。但该车型销量不理想,后来改变思路,还是从模仿开始。
汽车分析师钟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摩托车工艺的复杂性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不是两个轮子、四个轮子的问题,“管理、资金等条件没准备好,力帆做得非常吃力。”
向阳回忆,力帆后来总结,造汽车需要积累,没有10年时间,就不敢说懂得造汽车。“造一台车很容易,但要一万台、十万台都要符合一致性就非常困难。”对于当时为何没有做合资品牌,向阳回答:“你想合资,别人还不一定看得上你。”
即使如此,尹明善仍然矢志要打造自主品牌的汽车,并且为此投入了大量资源。从2012年到现在,力帆投资的项目超过100亿元,其中超过一半投入到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中。
这种坚持让尹明善在摩托车上获得了成功,但造汽车路上却经常碰壁。
当时制造汽车,不是有钱就可以。力帆提出的造车申请迟迟未能通过,样车也因质量未达标,不得不推迟上市时间。直到2005年,国家明确提出要鼓励自主创新,力帆轿车取得国家发改委核准的“准生证”,成为吉利、奇瑞、比亚迪之后的自主轿车生产企业。
力帆取得资质的时候,吉利已经登陆香港股市,进入汽车领域已经近十年。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消费刺激政策让力帆汽车销量短期提升后便开始下降。今年前9个月,力帆传统燃油汽车产量只有1.8万辆,销售2.2万辆,同比均减少七成。
公司传统燃油车业务陷入瓶颈的时候,国家开始大力推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2015年,尹明善宣布力帆大举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不仅要造车,还涉足共享汽车、无人驾驶等概念。尹明善这一次试图抓住风口,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目标”。
向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5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元年,国家出台了各种强有力的配套政策,“从一个企业发展角度来讲,你就感觉如果不做新能源汽车,就是在等死。”他说:“那时候把新能源车看作是历史的机遇,燃油车对外依存度高,追上要很多年。但如果有这样一个超车的机会,谁不会想去做呢?”
而业内人士认为,真正吸引力帆的,是当时国家出台的大幅补贴新能源汽车的政策。2016年,力帆获得4091万元的新能源补贴,几乎占到当年净利润的一半。
但随后的骗补事件,对力帆转型新能源造成了致命打击。2016年10月,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收到财政部下发的处理决定,公司不符合新能源汽车补贴申报条件车辆共计2395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达1.14亿元,对上述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不予补助,并取消力帆乘用车2016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预拨资格。更严重的是,力帆被收回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还被处以超过亿元的罚款。
力帆股份管理层的一位高管陈锋(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主要问题聚焦在盼达车的电池不足量,不符合政策规定。不过,一年后,工信部恢复了力帆汽车新能源车型补贴申请资质,也享受了政策补贴金额,“但是负面影响出去了。”
对于投巨资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力帆初期的市场不是面向消费者,而是面向B端(商业领域)。2015年,出资1000万创建重庆盼达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盼达用车),开启了一个新的模式——共享汽车。
四川一家力帆新能源车销售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觉得力帆的650EV这款新能源车做网约车的性价比高,两个月就卖完了,之后去力帆工厂考察却发现车辆交付时间存在不确定性,“这让我们没办法对市场进行把控”。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如果不能按时交付、上牌,就不能享受当时的补贴政策。
而燃油车也再生变数。今年国六标准7月1日实施,力帆上半年却没有一款车型进入目录,这些不稳定因素也促使一部分经销商不愿意再与力帆汽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