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扇贝又死了原因是什么 獐子岛扇贝又死了哪些人受影响
此前,在三季报大幅预亏、回复深交所关注时,獐子岛还曾自信满满地表示,2017年底播虾夷扇贝投苗量31.8亿枚,投苗面积40.7万亩,2019年进入收获期,“目前不存在减值风险。”獐子岛这番10月19日的“承诺”言犹在耳,11月11日就又给自己“疯狂打脸”。
第三次讲“扇贝恐怖故事”的獐子岛(002069)在11月12日开盘跌停,股价跌至2.70元/股。
对“扇贝灾难系列”早就见怪不怪的股民们,已开始在评论区冷静探讨:这次,獐子岛要拉几个跌停,年报又要有多少亏损?
扇贝死了,3亿没了
11月11日下午16时36分,已有股民“掐指一算”,表示獐子岛的扇贝会在2020年逃跑,建议公司“做好相应防范措施,以减少损失”。
2小时后的18时51分,獐子岛的公告“如期而至”:扇贝真的又出事了!只不过这一次不是跑路、不是饿死,是死因不明的大规模暴毙身亡。
獐子岛说,目前,公司正组织海洋专家和科研机构尽快勘察扇贝“自然死亡”的原因。而之所以在死因不明下还坚称“自然死亡”,是因为“虾夷扇贝在底播增殖过程中,本身就受所处海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而北黄海生态环境复杂,自然生态环境在不断变化。”
獐子岛指出,此前,日本、加拿大、秘鲁及我国山东等国家和地区均出现过扇贝养殖大规模死亡事件,“扇贝养殖产业在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的背后蕴藏着非常高的养殖风险”。
此次“养殖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看,在“尚未完成”的抽测工作中,已有部分海域的死亡贝壳比例达到80%,截至2019年10月末,仅账面价值,公司就合计损失3亿元。未来,随着扇贝死亡还可能持续,獐子岛表示,具体损失还没有确定数字。
深交所:当初说好不减值,现在为啥又减值?
獐子岛的存货减值风险提示公告刚发布20分钟,深交所的问询便火速到达。
此前,在三季报大幅预亏、回复深交所关注时,獐子岛还曾自信满满地表示,2017年底播虾夷扇贝投苗量31.8亿枚,投苗面积40.7万亩,2019年进入收获期,“目前不存在减值风险。”
獐子岛这番10月19日的“承诺”言犹在耳,11月11日就又给自己“疯狂打脸”,深交所要求其务必说明底播虾夷扇贝在10月末至今短时间内出现较大面积死亡的原因、发现减值迹象的时间以及“是否存在隐瞒减值迹象的情况”。
深交所指出,根据獐子岛《虾夷扇贝存量抽测管理规定》,公司于每年4-5月、9-10月分别进行春季、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但此次2019年秋测,公司于11月才开始进行,原因到底如何,是否符合公司内部规定?
深交所要求,獐子岛需结合第四季度采捕计划,说明上述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是否对公司2019年度经营业绩构成重大影响。
财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獐子岛共实现营利20.11亿元,同比下降4.44%;净利润亏损3402.69万元,同比下降245.53%。在财报中,公司表示,业绩下滑,主要还是虾夷扇贝收获量减少。俨然一副“别问,问就是‘怪扇贝’”的口吻。
“每逢业绩披露季,又是扇贝跑路时”
在这一次,獐子岛又拿“扇贝”说事儿时,A股市场上的投资者们已经表现得相当平和了。大家心照不宣:“毕竟又到年底了嘛,该到扇贝跑路的时候了。”但远在2014年10月,獐子岛第一次宣布“扇贝跑路”时,整个A股市场还是表现得相当震惊。
当时,獐子岛公告称,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的异常冷水团,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公司2014年巨亏11.89亿元。
二级市场唏嘘不已。要知道创始于1958年的獐子岛,一度被誉为“黄海明珠”“海底银行”,因发展海珍品种业、海水增养殖、海洋食品等而成为集冷链物流、海洋休闲、渔业装备等多元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型海洋企业,声名在外。
孰料,就在投资者以为2014年的扇贝跑路、业绩大亏成为历史时,2018年獐子岛的这一“事故”再次重演。
当年2月公司发布公告,因降水减少导致扇贝饵料数量下降,同时,养殖规模扩张加剧饵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温度异常,造成高温期后的扇贝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最后,扇贝“饿死”,公司2017年亏损7.23亿元。
如今,又到了年报披露的时候,又是似曾相识的“扇贝恐怖故事系列”,这是否预示着,2019年年报,獐子岛又要迎来一次业绩大亏?
需要注意的是,在近年来几次“扇贝跑路”的时间节点上,因涉嫌财务造假、信披不及时等原因,今年7月10日,獐子岛公告董事长吴厚刚已被证监会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公司也被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
在监管层严阵以待、投资者密切关注之下,同一系列的“扇贝恐怖故事”,獐子岛还打算讲多久?投资者,又还能听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