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琥珀中发现古鸟类新物种怎么回事?古鸟类新物种长什么样子
光明日报北京7月11日电(记者张蕾通讯员宁凯敏)由中外古生物学家组成的科研团队11日在北京宣布,他们首次在产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的琥珀中发现古鸟类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琥珀鸟”。这一发现对理解古鸟类的行为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发表于《细胞》出版集团旗下的《当代生物学》。
琥珀鸟标本全貌,从中可看到暴露的羽毛。邢立达供图
此次发现的包裹古鸟类的琥珀非常小,长约3.5厘米,重5.5克,显微CT为它提供了详细、立体的三维解剖结构。据团队成员之一、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研究员白明介绍,该标本的形态学特征,如第Ⅱ跖骨滑车最宽,第Ⅳ跖骨滑车缩小为单个髁突等,都常见于反鸟类,而综合诸多特征的分支系统学分析也表明该标本属于反鸟类。“它的第Ⅲ趾最长,约9.8毫米,比跗跖骨长20%;第Ⅰ趾是第Ⅱ趾的86%,第Ⅱ趾为第Ⅲ趾的59%——这些比例组合不同于其他中生代鸟类乃至现生鸟类,而且标本的近端跗骨与胫骨、远端跗骨与跖骨完全融合,应该属于亚成年到成年个体。”
基于以上特征,古生物学家将标本定为新属新种,属名为琥珀鸟,意为琥珀中的鸟类。这是科学界首次命名琥珀中的鸟类新物种。
琥珀鸟的软组织保存得非常好,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角质鳞丝状羽稀疏分布于趾骨的背侧表面,还有左翼尖的羽毛区域暴露于琥珀表面。“琥珀鸟的第Ⅲ趾显著延长,这在任何中生代鸟类中都没有观察到,加上大型的弯曲爪子、相当长的第Ⅰ趾,都强烈暗示着这是一种树栖的适应特征。”团队成员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籍研究员邹晶梅表示。
对于琥珀鸟可能的生活习性,团队成员之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认为:“从保存的腿部长度约3厘米来推断,琥珀鸟的体长比麻雀还小不少。在没有现生类似鸟类对比的情况下,琥珀鸟这种延长的第Ⅲ趾功能难以确定,如果结合可以用来感知的角质鳞丝状羽来判断,这可能与捕食专业化有关,就像马达加斯加指猴,其中指和无名指纤细,常用来敲击树木、定位蛀虫并将其抠取出来吞食。琥珀鸟的角质鳞丝状羽在第Ⅲ趾最长且最健壮,可能起到增加长脚趾作为蛀虫探测器,从而采用类似指猴的取食策略。”
古生物学家认为,这种特殊的小型古鸟类当时生活在缅甸北部的热带环境中,不幸被流下的树脂包裹。包裹它的琥珀在将其独特的足趾形态栩栩如生地展示给今人的同时,也进一步阐明了白垩纪反鸟的辐射演化,揭示了鸟类曾经利用但后来抛弃的一些可能捕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