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报春第一果”变身致富黄金果
春风吹过枇杷黄。日前,“云霄枇杷 和平‘岭’鲜”2025年云霄枇杷品鲜会暨和平乡全域生态旅游小镇文旅推介活动在漳州古城举行。活动期间,漳州古城泮池广场化身“枇杷主题集市”,设置了15个展销摊位,汇聚了各式各样与枇杷有关的产品。
游客采摘枇杷。 高婧 摄
“这次我们在宣传上下足了功夫,市场反馈很好,枇杷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我们的种植大户一天最多能售出1000多斤枇杷。”云霄县和平乡副乡长刘琼表示,希望通过品鲜会让更多人爱上和平枇杷,也期待由枇杷代言,让山清水秀的和平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和平乡是福建省枇杷主产区之一,其高山枇杷以果味正宗、绿色生态而闻名。位于和平乡的棪树村,地处乌山山脉,山高林密,土壤富硒化,海拔高温差大,是优质枇杷生产基地。
10年前,棪树村还是一个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产业滞后的穷村。“以前,村民以种水稻为生,家家户户都有一头牛。碰到家庭条件差的,连牛都买不起,田都犁不了。”村民吴自德说,改种枇杷后,也曾因销路问题,导致枇杷烂在地里。
如何让土枇杷变身“黄金果”,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多年来,云霄县全力推动枇杷产业做实标准、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完善乡镇公路建设,补齐旅游配套设施,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旅。云霄枇杷走出一条“生态+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小枇杷”向“大产业”的转变,棪树村也先后被授予“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福建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称号。
村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焕然一新,既引来游人,也富了农户。每年枇杷上市期,棪树村游人络绎不绝,在千亩枇杷生态观光产业园里,林间木栈道蜿蜒曲折,步移景异,充满田间野趣,勤劳的果农在林间采摘枇杷。
“村里发展旅游后,枇杷的销路更宽了。”吴自德说,品相好的枇杷卖给收购商,有部分晒斑的枇杷可以做成枇杷膏、枇杷果脯,不愁销路。如今,千亩枇杷林年产枇杷超150万公斤,年接待游客突破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千万元。
文旅欣欣向荣,棪树村有了名气。因做枇杷线上直播和线下销售成了村里头号“网红”的吴素华,被大家称为“枇杷姐姐”。在她的带动下,不少村民既是果农又是主播,为枇杷打开了新销路。
“我在直播卖枇杷的同时,也会推介家乡的美景。”在吴素华看来,文旅与农业相得益彰,家乡乡村道路改善了,生态环境变好了,吸引更多人前来体验乡村旅游,枇杷销路也更加广阔。
为让和平乡的枇杷继续“提质增效”,去年12月,和平乡创新推出“政府+企业+农户”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供销公司专注于产品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农户则保障供货,形成稳定的产销对接。首批签约种植大户有13家,种植面积超1000亩,市场价每公斤36至40元,同比增长4至6元。
此外,云霄县持续优化枇杷产业加工链条,构建初加工、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深度开发枇杷叶、花、果资源,形成涵盖枇杷花茶、果品罐头、烘焙食品、发酵果酒等多元产品体系,有效延伸产业价值链,实现全产业链增值增效。
作为福建“报春第一果”,云霄枇杷品牌越擦越亮,小小一颗土枇杷,成为村民迈上致富路的“黄金果”。目前,全县枇杷种植面积7.8万亩,产量11.6万吨,鲜果产值1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38亿元。(见习记者 张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