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籽情牵,民歌共扬!各民族歌手共同唱响团结乐章!
海峡网讯(记者 王挺 曾群峰)3月31日上午,在传统节日“三月三”的欢庆氛围中,中华一家亲·2025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暨福籽同心爱中华福建省第十二届“三月三”畲族文化周两岸各民族传统音乐交流活动于罗源县松山镇竹里村成功举办。
福籽情牵,民歌共扬。这里,两岸各民族青年歌手齐聚一堂,携手演绎各民族经典曲目,以音乐为媒,用青春活力展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多元魅力,用青春之声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时代乐章。
活动现场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由小朋友们带来的音诗画艺情景表演《小时候听过一首诗》率先开场。熟悉诗词旋律,让大家不仅重温了童年的美好与纯真,也感受到了那份久违的温暖和感动。
《小时候听过一首诗》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而两岸青少儿共同演绎的民谣串烧歌舞《鸟囝飞+天黑黑+丢丢铜》则如同纽带,串起了两岸人民共同的记忆。
《鸟囝飞+天黑黑+丢丢铜》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畲族姑娘带来的畬族原生态歌舞《采茶歌》融入了畲族“双音”艺术,用畲语演唱,曲调婉转,充满独特的民族风情,歌声灵动嘹亮,久久回荡。而畲族歌手带来的原生态情歌对唱《三月三》,以及畲族原创歌舞《凤凰俏阿妹》则更进一步展示了畲族独特的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采茶歌》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凤凰俏阿妹》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歌曲《娜鲁湾情歌》热烈登场,极大地展现了台湾少数民族的豪迈与热情,激昂的旋律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大家纷纷挥动双手跟随音乐节奏互动。
朝鲜族经典歌曲《阿里郎》,藏族歌手演唱的藏族歌曲《卓姆仁庆岗》,蒙古语、维吾尔语、汉语歌曲串烧《中国》接连演绎,富有情感和节奏的曲调,让大家沉浸在各民族的艺术魅力之中。
《阿里郎》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卓姆仁庆岗》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在中华传统乐器情歌舞展示节目中,葫芦丝傣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竹笛拉祜族曲《婚誓》、二胡蒙古曲《赛马》轮番登场,这些传统乐器,将各自的民族的故事悠扬诉说。
《月光下的凤尾竹》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歌舞《万疆》大气磅礴,展现着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在民族音乐的余韵中,歌曲《中华一家亲》再次唱响民族团结的主旋律。观众们在嘹亮歌声中,感受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亲情。
《万疆》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本次活动在情景歌舞竹竿舞、拉手舞等的欢乐氛围中迎来收尾,而这也将这场各民族传统音乐交流盛会推向高潮。大家汇聚在一起,手拉手转圈舞动,共同享受着这场春日狂欢。
各民族联欢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这场视听盛宴融合了各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精华,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感官享受。表演者们的热情与激情似火,深深感染了每一位观众,现场气氛一次次达到沸点。
现场观众举起手机拍摄 海峡网记者 王挺 摄
“没看够,太好看了!”现场的畲族观众雷先生意犹未尽。他说:“很难得可以一次看到有这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我录了好多视频和朋友分享,手机空间都不够了。也很高兴畲族的文化可以和大家展示交流,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