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养生消费背后的陷阱——优惠充值,可能是商家跑路前奏
广告神乎其神,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养生店频繁搬迁易主,消费卡里的钱无处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将至,记者走访发现,福州市养生类消费投诉呈上升态势,部分养生店频繁搬迁、易主,一次次上演“金蝉脱壳”。对此,律师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注意甄别,不要盲信店家宣传,登记注册时间较短的门店要特别留意。
免费体验套路深
近日,仓山万达广场周边出现了不少发放养生类服务传单的人员,宣称新店开业,顾客可免费体验一次店内的养生服务。面对上前询问的记者,一名推销人员断言记者“气血不足”。记者顺势以消费者的身份走进了一家养生店,体验了一把“套路满满”的免费推背服务。
记者留意到,虽然该店工作人员发放的传单上推荐的都是推背等各类养生服务,但门店的招牌却显示这是一家美肤店。工作人员将记者领进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小房间开始推背,工作人员一边推,一边询问记者的年龄、工作等信息。
“你肝火挺旺的,亲爱的。”没推几分钟,该名工作人员称,肝火过旺会影响睡眠,以及后背和脖子的美观,继而导致血亏、贫血,时间久了会形成“富贵包”,造成大脑供氧不足,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一系列反应。之后,工作人员“提醒”记者,养生要趁早,小病拖久了就会成大病。
没过多久,另一名工作人员走进房间,两人开始合力向记者推销门店20次一个疗程的5800元优惠理疗服务。其间,二人不断以爱惜身体为由,从性格、人生经历,甚至信仰等方面,大打感情牌,试图和记者拉近距离。
推背接近尾声,见记者没有松口,两名工作人员开始步步“降价”,从最初的20次5800元,降到5次888元,最终降到单次100多元。
体验结束后,记者走到门店前台,表示可以留一个联系方式并向服务人员索要一张服务传单时,刚刚异常热情的工作人员却一反常态,说没有传单,也不用留联系方式。
频繁易主藏猫腻
近年来,福州开了不少这样的养生店,通过新店开业免单等优惠形式,吸引了一批注重健康的消费者充值消费,其中以老年人居多。然而,不少门店没过几个月就开始搬迁、易主,这让不少充值的消费者追悔莫及。
去年10月,根据消费者黎女士提供的线索,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在仓山新华都购物广场一家养生馆内进行足疗体验,门店工作人员曾大力推荐记者购买25次疗程服务。
近日,记者再次前往该养生馆时却发现,门店玻璃门上贴着一张手写的搬迁公告,理由是店面升级、消防改造。事实上,这家店从仓山淮安路搬过来没几个月,当时搬离的理由同样是店面升级、消防改造。
近年来,不少养生店都“寿命不长”,甚至一度出现“上月开店,下月跑路”“昨天收钱,今天失联”等极端情况。新华都购物广场保洁人员告诉记者,这家门店年前就搬走了,有不少人都来找过。“企查查”显示,这家门店于2024年11月注销,距离成立不足8个月。
曾在店内充值过的黎女士告诉记者,这家养生馆在建新镇淮安路时就曾多次更换经营者,不少消费者充值后都退不了款。临搬迁前,门店还搞了一波促销活动,她当时还充了钱,一退休老人曾在这家养生门店充值了17万元,结果退款无门。
广告神奇效果差
记者发现,该类门店往往有一些共同特征。首先是无固定价格。即使进行了明码标价,但在实际服务中,根据消费者情况,工作人员会口头报价,实时变动。“从几百元到上千元,只要能招揽一个新客,无论多少钱他们都会做。”黎女士说。
其次,此类门店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到类似养生店暗访时,多名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公司变动,自己几乎一年换一个地方,工作地点不固定。
再次,部分养生店打出的宣传广告神乎其神,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首次体验某养生店的足腿经络理疗后,次日,记者小腿部位出现多处瘀青。在仓山一门店体验推背服务后,记者背部出现不适,数日后才逐步缓解。
上海兰迪(福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天文表示,养生保健处于医疗、市场消费的中间地带,涉及卫健、市场监督管理、商务等多个部门,易沦为监管盲区,理顺并完善部门之间的执法协调机制至关重要,频繁更换经营主体的商家应重点关注,如此才能提振消费信心,震慑不良商业风气。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张天文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擦亮双眼,不要过于自信,对养生场所的资质和服务保持警惕,核实其营业执照、服务项目及从业人员的资质。
如果消费者已经在正规医疗机构确诊疾病,应前往具有医疗资质的机构接受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养生店能不充值就不充,能少充就少充,不要盲信店家宣传,多考察商家的信誉度,登记注册时间较短的要特别留意。如果要充值,尽可能和商家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写明退费条款。
先行赔付有望解难题
去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进一步强化了预付式消费经营者义务。福州自今年起开展“放心消费在福州”三年行动,行动期间多部门将联合探索建立先行赔付资金池。
福州市商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监管主要涉及在商务部门有备案的企业,但个体工商户尚不在监督管辖范围。市民使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可先查询是否有在商务部门备案,详细了解充值协议,不要随意充值,尤其是大额资金充值。
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务必妥善保管与消费相关的各类凭据,并留存历次消费的刷卡记录以及与商家的在线聊天记录等。遇退费问题,与商家协商不成的,可以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由执法人员或消协组织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依法提起诉讼,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记者 沐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