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上春山” 安全指南请收好
3月的福州,春光浪漫,赏花、观鸟、爬山等“上春山”活动活跃。然而,随着大雾天、雷雨天、强对流天气增多,福州户外风险上升,时常有人被困。为此,福州晚报记者梳理了一份“上春山”指南。
现象:
雨水天气增多
时常有人被困
记者从福建省登山协会山地救援队获悉,仅3月以来,他们已先后救出了15人。
3月9日晚上,省登山协会山地救援队接到了110指挥中心电话:在马尾双峰村山头竹林,有两名高中生被困。当晚,救援队指派17名队员携带救援装备及后勤保障物资赶赴现场。队员们按照既定搜救线路向疑似被困区域出发,同时沿途设置人工中继设备。
当天21时30分许,队员找到了被困者。经检查,被困者身体良好。经过补给休整后,队员护送被困者撤离到安全区域。经事后了解,两名高中生上午进山,原本按照手机应用的线路轨迹行进,后因偏离轨迹迷路被困。
被困的还有外地游客。3月2日晚,救援队接到了110指挥中心电话:马尾康坂溪地下河区域,有13人被困,请求救援。
当晚,25名队员携带卫星电话、救援装备及后勤保障物资赶赴现场。队伍集结后,兵分三路,向被困者位置接近。次日凌晨,救援人员找到被困者。经检查,被困者身体无大碍,但体力透支。之后,救援人员护送他们到达安全区域。经了解,他们是宁德的一支户外团队,3月2日上午到康坂溪溯溪,因下雨被困溪谷,直到晚上才找到信号报警求助。
2月23日,有2人在晋安区南洋溪区域迷路被困;2月22日,有1人在福州森林公园被困,1人在福州旗山被困,5人在马尾通天洞被困……记者梳理发现,随着雨水天气增多,户外被困事件时有发生。
提醒:
三类户外线路
风险各有不同
那么,福州有哪些地方是迷路遇险高发区呢?记者从福建省登山协会山地救援队了解到,户外线路大致分为三类,对应风险不同。
一是探险线路,以探险为主,风险较高,适合经验丰富的驴友和相对专业的户外团队,如十八重溪、绝顶峰等。迷路的原因通常在于地势复杂、驴友经验不足。
二是溯溪线路,以进行溯溪活动为主,如马尾康坂溪、白眉水库等。溯溪是集登山、露营、攀岩、野外求生等综合技能于一体的运动,危险性要高于登山等户外活动,这也是溯溪遇险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
三是登山线路,以休闲为主,户外风险低、交通便利,一般适合普通市民和初级户外爱好者,如鼓山、鼓岭、磨溪、白云洞四大景区。市民迷路的原因通常是“另辟蹊径”。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马尾金鸡翼、君山、康坂溪、白眉水库等一带,因风光旖旎、怪石嶙峋,成为福州热门户外线路和网红打卡地,时有遇险被困事件发生。其中,金鸡翼位于磨溪之东,海拔700多米;君山多密林、陡崖,常有人受伤;康坂溪主溪有10公里,溪床广布“巨石阵”,深潭、暗流涌动;白眉水库一带地势复杂,溪谷内基本无手机信号,而且密林较多。
救援队:
安全“上春山”
避开四个误区
那么,市民游客该如何安全“上春山”呢?福建省登山协会山地救援队表示,目前福州周边山地线路都开发得比较成熟,稍有山地经验的驴友或者跟随专业户外团队登山,一般不会被困。
市民游客被困主要有四种原因:当“独行侠”——另辟蹊径,跑到了景区外;“裸游”——不熟悉路线、不做户外准备,独自前往;“掌上游”——网上查攻略,跟着短视频、小红书等平台内容去打卡;把户外当花园、公园——临时起意,乘兴而去,没做好时间规划。
“市民出行前要做足攻略,装备、补给等要准备好。登山途中掌握好时间,不要等天色已晚才决定下山。”救援队有关负责人建议,“既没有户外经验,又想登山锻炼的市民,可以走开发好的路线,比如景区、公园、步道等,风景也很美。”
此外,救援队已在鼓山、马尾等地设置含定位、救援等功能的公益救援指示牌。市民万一迷路,不要恐慌,打电话求助时,要尽量清晰描述所在处周边标志,保存体力,原地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应急部门:
遇到恶劣天气
减少户外运动
3月以来,雷雨天、大雾天、强对流天气陆续登场,户外风险也随之提高。对此,福州应急管理部门提醒:碰到恶劣天气,市民应关注天气预警,减少户外活动。
强对流天气防范要点:强对流天气易造成雷雨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如在户外遇到雷电,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不要使用有金属尖端的雨伞,不要肩扛金属工具;若遇到冰雹,不能只顾低头拼命奔跑,一定要注意保护头部、颈椎与腰部,可用衣服、包等随身物品遮挡头部。
地质灾害防范要点:持续降雨或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公众须及时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在强降水时段减少外出,不要前往山岳型、峡谷型、涉水型景点,避免在山涧、河道等低洼地带逗留。如遇到山洪,市民要选择就近的安全线路沿山坡横向跑开,不要顺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
大雾天防范要点:大雾天出行的话,可准备强光手电以及反光外套或雨衣。其中,强光手电应选择200流明以上,穿透力比较强,并具备爆闪、红光或黄光模式,遇险时容易被发现。(记者 郑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