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绝学未绝——建安书院屡废屡建

2025-01-17 19:12:36 来源:

  半月谈记者 刘丰

  位于福建省建瓯市的建安书院始建于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是传承朱子理学的第一所官学。这座787岁的书院,历史上因时局变迁多次修缮和更名,几经兴废。

  一场以“建州与朱子”为主题的会讲活动在建安书院明伦堂举行

  岁月流转,建安书院“传承和弘扬朱子理学精神”的使命却从未改变。2024年10月17日,重建后的建安书院举行开户仪式,以耀眼的新姿重现朱子理学正统发祥地。

  第一座传承朱子理学的官办书院

  建瓯古称建州,福建的“建”就来自于此,拥有3000多年文明史和1800多年建县史。在建州,朱熹少年苦读、青年举贡、中年讲学,留下不少理学遗存,朱子文化浸润千家万户。

  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年仅7岁的朱熹,随父母迁居建州,于建瓯城南筑环溪精舍,一直住到14岁。这一时期,朱熹的经学和诗词修养突飞猛进,为后来的学术成就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17岁的朱熹在建州参加科举考试,首次参加乡试,就在300多名考生中考取第一名。第二年,朱熹赴京城临安参加礼部会试后考中进士,之后又通过官吏选拔考试,从此走上仕途。朱熹的仕宦经历不长,多数时间在游学、讲学、著述。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回到建州,常常在时任建宁府知府韩元吉创办的书院讲学。这所书院即为建安书院的前身。

  在书院讲学期间,朱熹在书院前凿了一口井,取名“艮泉”。朱熹凿井后,还作《艮泉铭》,希望这里的地方官像水一样清廉,民风像水一样淳朴。如今,艮泉井仍在书院内,供人们凭吊先贤遗泽。

  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因宫廷政治斗争,“庆元党禁”爆发,朱熹身陷党争,著述屡遭破坏。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朱熹病逝。弥留之际,朱熹告诫后辈嫡长一房永居建州。

  朱熹病逝多年后,祭祀朱子的活动逐渐在各地兴起,初期仅在官学中别立祠祀,或在孔殿中配享香火,尚未有专门奉祀朱子的书院祠堂。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宋理宗准奏在建州钦建朱文公祠。建宁府城开始在朱文公祠中举行祭祀朱子活动,但参与者仅限朱氏族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宋理宗御书匾额,赐建“建安书院”。建安书院的创院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广大民众有奉祀朱子的专门场所。

  重建的建安书院,在东侧配置朱子祠,奉祀朱子雕像,黄榦、刘爚、蔡沈、真德秀配享,东西两侧奉祀朱子重要亲炙弟子和私淑弟子牌位。

  复兴理学,教化人才,屡废屡建

  “庆元党禁”时期禁锢理学,朱子思想绝学面临失传窘境。建安书院创立后,历经27年,整理编纂《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100卷、续集11卷、别集10卷。此三集是最早、最完整、最权威的朱子文集。此外,建安书院开馆纳学,传播教化,惠及建安、瓯宁、建阳、崇安等七地学子,涌现205名进士。

  建安书院及时抢救和保护朱子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宋代末任建安书院山长黄镛在《文公别集序》中说:“真斯文之大幸也。”

  从南宋末期开始,建安书院屡废屡建。宋至元代,书院进入发展鼎盛时期。元末,书院毁于明军攻城的战火。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书院迁入建宁府学,与府学合二为一。

  清初戊子之役,府学及书院又遭兵燹尽毁。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书院易址重建,改名“建溪书院”,康熙帝御书匾额,后又多次重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书院制废止,书院改为“建郡中学堂”。此后,书院更名为“福建省立第五中学”,后与“建瓯县立中学”合并为“福建省立建瓯人民中学”。1952年又合并私立“培汉中学”为“福建省立建瓯中学”,1956年改名为“福建省建瓯第一中学”并延续至今。

  融合传统规制与现代功能

  2023年11月,为复兴“理学名城”的文化荣光,建瓯市委、市政府在宋代原址重建建安书院。2024年10月17日,建瓯市举行2024年纪念朱子诞辰894周年系列活动,当天建安书院落成开户,朱文公祠、五经博士府、黄勉斋纪念馆、杨荣纪念馆、李侗故居等理学遗存开馆,建瓯朱子研学项目同步推出,打造修身育才的“理学新殿堂”。

  重建后的建安书院为三院落建筑,中轴线设置明伦堂和藏书阁,其中明伦堂主要为理学文化展示区兼讲堂,藏书阁为二层建筑,一楼为展示建安书院整理、抢救理学文献、书籍之处,二楼收藏建瓯图书馆所有珍贵古籍、善本;西侧为义学院落,主要功能为讲堂,兼具建版、建本、古琴体验和书画练习;东侧为朱子祠。建安书院成为一座集奉祀、讲学、藏书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场所,实现传统规制与现代功能相结合。

  作为建安书院重建后的首任山长,中华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朱杰人表示,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发扬建安书院的精神传统,是每一个书院人需要努力探索的课题。

  “千年建州·理学名城”,这是建瓯市赋予城市发展的品牌定位。建瓯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朱子文化“保护、学术、传播、教化、交流”五项工程,以朱子遗存保护为重点,加快建设以修缮修复文公祖庙、五经博士府、建安书院为重点的12个古城保护开发项目,以及环溪精舍、画卦洲等21个理学遗存项目,推进朱子文化物化、活化、俗化,持续扩大建瓯朱子理学正统发祥地影响力。

  朱子去世后800多年的今天,朱子理学思想正在建瓯勃兴。建瓯市委书记周靖表示,建瓯将持续深入挖掘和传承朱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强化朱子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讲好建州故事,为“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发展注入新动力。

+1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