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用人大担当守好“一汪清水”
十里甘泉,润万家心田
——用人大担当守好“一汪清水”
东南网12月16日讯(本网记者 施良德 刘惠萍 蔡晓卿)水质全省排名第一、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第27位、2024年以来全省唯一水环境质量进入全国前30的地级市……这是三明在水生态环境谱写的“出彩答卷”。
据统计,1月至9月,三明全流域水质保持100%达标,55个国省控断面优质水比例94.5%、同比提高16.3%,其中19个国控断面优质水比例100%。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水生态状况持续好转,“河水清、两岸绿、城乡美、产业强、群众富”的美景再现。
东牙溪水坝。田敏强 摄
优异成绩得益于三明市持续治水的不懈努力。在这过程中,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久久为功,以持续监督守护市区饮用水安全,守好“一汪清水”。
作为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明市地处闽江源头,尤溪、沙溪、金溪均属闽江支流。位于三元区中村乡的东牙溪水库,流入沙溪河,汇入闽江。甘泉润万家,东牙溪水库是三明市区近40万人口的饮用水水源地,每日向市区输送近10万吨饮用水。
主动作为
从“单一水源”到“双水源”
上世纪九十年代,沙溪河水污染严重,破坏了三明市区人民饮用水。迫在眉睫的饮水问题,引起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的关注。
经过多次代表视察和调研,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形成“兴建东牙溪水库,开辟第二水源”的共识。1988年,东牙溪水库开工建设,市人大常委会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快协调资金、审批材料、解决移民安置问题……1993年10月,东牙溪水库建成并投入使用,至此,三明市区人民有了第一个饮用水水源地。
水库启用的两年后,省道三郊线改造建设,常有建筑垃圾围堆水库周边,发现问题后,20多名市人大代表提交议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31位代表进行视察。
一条条建议跃然纸上,一个个落实举措随之跟上。次年,便有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东牙溪饮用水水源保护作出的第一份决议——《关于加强沙溪、东牙溪饮用水源保护的决议》。
2024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赖碧涛调研东牙溪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情况。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守护家门口的碧水安澜,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从未停下脚步。气候变化和保护区面源等因素给治水、护水带来了新的挑战。
2015年夏季,东牙溪水库因水体富营养化出现蓝藻水华现象,整体水质下降,给水源安全笼罩着一层阴影。
面对新情况,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市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情况调研,推动三明市区第二供水工程于11月开工建设并将薯沙溪水库水源保护区列为市区应急水源。
呵护生命之水,来不得半点马虎。“饮用水安全是民生基础,要为民立法、规范相关行为。”2017年,三明市十三届人大代表凌青文提出制定市区饮用水安全保护条例的建议,得到不少代表的赞同。
2018年7月26日,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三明市东牙溪和薯沙溪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成为福建省第一部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法规。
“水库水源保护关系民生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为水库水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法治依据,真正保障市区居民饮用水安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工委主任林承日介绍。
瞄准“问题靶子”,开准“方子”。多年来,三明市强化制度引领,相继出台涉及环境保护领域的地方性法规7部和市政府规章3部,制定涉及水生态环境治理的配套制度和规范性文件290多件,为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制度供给,推动水生态治理工作有章可循。
从无到有,从“单一水源”到“双水源”,从“喝上水”到“喝优质水”的变化,是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忠诚履职勇于担当、民之所望行之所向的真实写照。
聚焦民生
从“喝上水”到“喝优质水”
解决了饮水问题,如何让市民喝上优质水?三明市人大常委会把监督方向与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
东牙溪水库位于中村乡,笋竹产业是中村乡主导产业。据统计,中村乡有3000余个家庭式小型制笋作坊仍保留挖笋、制笋的传统习惯和工艺。笋竹产业一头连着百姓的经济收入,另一头连着生态环境。如何平衡好这两者关系,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按照传统烘烤方法,制作1吨笋干会排放煮笋、漂洗和压榨废水约9.6吨,砍伐林木5立方米以上,废水排放与生态破坏的‘双重打击’,给水源保护带来了挑战。”梁茂荣作为三元区人大代表,从小在村子长大,如今担任了水源生态监督员,道出治理笋水的紧迫性。
三明市人大代表李衍坤提出了《关于加大东牙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推广使用蒸汽煮笋设备资金支持的建议》,建议政府加大对东牙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蒸汽煮笋设备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区人大代表梁茂荣递交了《关于推进三明市东牙溪和薯沙溪水库饮用水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建议将煮笋时所使用的蒸汽煮笋锅的产品型号列入农机补贴名录里。
2023年10月,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市区饮用水水源生态环境保护联动监督。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在监督政府落实关于水源保护的代表建议时,我们建议积极推广制笋新工艺,最大限度减少污水排放,同时又保护好当地村民的收入。”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环城工委干部黄俊介绍。蒸汽煮笋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该技术大大缩短煮笋时间,在减少燃料耗损的同时,直接减少了高浓度笋水的排放。
改变蒸煮技术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认可。技术如何推广?资金从哪里来?一个个问题随之而来。
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加大建议督办力度,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争取林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项目资金1300万元,在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8个行政村内,集中安装70套绿色低碳电烤设施设备,同时协调电力部门用电增容改造,此举得到了笋农的大力支持。随后,又督促推动了100多台蒸汽煮笋设备补贴政策落地,在解决大量笋水污染水源问题的同时,保障了笋干的口感,通过引进新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农业生产活动对水源的影响。
“我们引导群众在煮笋环节由水煮笋变为蒸汽煮笋,减少煮笋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量。同时,注重加强污水的收集转运工作。”中村乡人大主席叶雯介绍,今年以来,中村乡委托第三方转运煮笋废水149车,累计766户20020次,减少煮笋废水排放1020吨。
在市、区、乡三级人大的监督和推动下,流域笋水收集处置、水库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地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水库生态护岸工程、库区及河道清淤……治理项目多、措施实、针对性强,截至今年10月,东牙溪水库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在100%,为Ⅱ类水质(优质水)。
闭环监督
从“人工治水”到“智慧治水”
去年5月,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在中村乡东牙溪水源地数字化中心设立全省首个市、区、乡三级联动的市区饮用水水源生态监督点,并配备4名人大代表担任监督员。通过东牙溪水源地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全方位监测保护区内水位、水质、生态系统,实现人工治水到智能治水的转变。
2023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市区饮用水水源生态监督点(试点)启动仪式。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今年4月的一天,在微信“市区饮用水水源生态监督员工作群”跳出一则消息:“在巡查中发现,居阳电站附近有大量笋水直排溪流”,并附有一段视频。
当日晚9时,中村乡人大主席叶雯回复:收到问题线索后,乡人大立即督促乡政府环保站现场核查情况,走访笋厂户主,基本判断流入溪流的是漂洗冷却池的第二道水。因水量非常大,暂时无法纳入收集。下一步将加大投入蒸汽煮笋锅补贴,尽全力减少季节性废水对全市饮用水水源的影响。
结合数字化预警平台、信息预警和微信群等功能,构建“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交办落实—跟踪督办”的闭环监督机制,依托水源生态监督点,开展市、区、乡三级人大联动监督,推动解决电烤笋、电蒸笋项目资金等问题,助力生产增收和生态环保“双促进”,生活品质和水源水质“双提升”。两年来,通过数字化中心智慧监控平台,共发现问题52个,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已解决50个,正在推进解决问题2个。
绿水青山是最重要的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最大的底气。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赖碧涛表示:“要发挥好人大职能作用,打好‘持续监督、刚性监督、创新监督’三招组合拳,推动三明水环境质量提升,用人大担当守好‘一汪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