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产业化创新平台数量全省居前
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4家、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1家 泉州产业化创新平台数量全省居前——
创新不止 向“新”求“质”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积极培育一批产业化创新平台,推动新增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南方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人因智能纺织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泉州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激光芯片工程研究中心”等2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4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地共建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9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自主创新能力加强
引领新技术迭代
依托福建金石能源有限公司组建的全国光伏领域唯一一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效太阳电池装备与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今年以来混合型BC电池和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其中混合型BC电池转换效率达27.6%,钙钛矿/混合型BC四端叠层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34.61%,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应用前景;新型锰酸锂电池常规循环次数达5600次、能量密度162瓦时/公斤,高温45℃循环寿命1250次;自主研发装备列入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
产学研携手联动
捕捉市场新需求
聚焦技术供需匹配,泉州市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主体联合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需求对接、实现优势互补,面向市场需求共同开展技术定制、检测检验、中试熟化、产业化开发等活动。截至目前,各类平台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41.8亿元,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283项,制定技术标准2987项,解决行业技术难题1758项。安踏(中国)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东华大学联合研发“安踏膜—防水透湿科技”产品,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了“防水指数>17000mm,透湿率>8000g”的行业标杆性能,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近70%,直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数亿元。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解锁多元新应用
产业化创新平台强化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化应用,截至目前累计引进人才3316名,研发成果转化落地3531项。电机驱动与功率电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与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用全天候光伏供电系统开展合作,突破全天候光伏发电、功率倍增等关键技术,获得2024年福建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资金补助,预计年新增产值超千万元。
下阶段,市发改委将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为导向,加强创新平台储备、培育、建设,指导各类创新平台突破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泉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平台。(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林书修 通讯员 肖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