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资本引才,为产业“添砖加瓦”
东南网11月2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戴敏 通讯员 黄利英 黄洪辉)8月以来,在上杭县,以资本为引擎的人才引进“好戏”连台。8月,龙岩市金铜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人才对接会在上杭召开;9月,4家国内无人驾驶领军企业及其团队落户上杭;10月,7位高层次青年人才以柔性引才方式与上杭11家重点人才企业结对携手;11月,引进了下一代半导体专家团队……一月一主题、一月一引进,上杭求贤若渴。
人才是第一资源。上杭通过资本助力,推动人才、优质项目同步引进,不断为新兴产业“添砖加瓦”。
让资本“牵手”好项目
福建省龙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六氟磷酸锂等含氟电子气体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科技型企业,成立之初,拟对接引进国内新能源领域知名人才团队,但因启动资金短缺导致人才引进难、项目落地难。
2017年,上杭国投通过“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出资2550万元,并引入具有下游市场资源的龙岩市工发集团出资2550万元,为龙德新能源人才引进和项目落地提供资金保障。2020年4月,年产6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在上杭蛟洋新材料产业园顺利投产。
“投产第二年,企业就实现产值5.31亿元、利润2.9亿元,税收突破1亿元。”龙德新能源总经理杨永淮说,上杭县产业资本的注入,大大加快了企业规模化量产进程。如今,龙德新能源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在项目引进中,针对一些发展前景好、与产业契合度高的高新技术项目,因缺少资金难以及时落地的情况,让国资以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股权置换等资本运作方式,联合成立企业等形式,将人才团队及项目、技术等要素整体打包引入,让项目落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上杭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构建人才、资本、产业畅通的生态圈,让资本顺利‘牵手’好项目,推动上杭创新质态全面升级。”上杭县委组织部人才工作股负责人罗昀说。
“投早、投小、投科创”
在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研发的电子级三氟化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使我国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全球第三个实现电子级三氟化氯产业化的国家。
“如果没有上杭县国有资本平台的长期大力支持,德尔科技不可能走到今天。目前,公司已引进8个省级ABC类高层次人才、12个高端人才团队,资本、人才、技术的加持让公司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从最初生产基础氟化工无水氢氟酸的初创小型企业,到现在的国内半导体电子化学材料细分领域“独角兽”企业,谈及公司的发展,董事长华祥斌感慨万千。
创业,资金是关键要素。德尔科技发起股改,兴杭国投不仅参与直接投资,又通过子公司兴杭创投发行私募基金投资德尔科技,助力德尔科技IPO进程。
华祥斌坦言,新材料领域和其他创业项目相比,研发和应用往往需要更长的周期,更需要资本的早期进入和持续性支持。上杭的“资本引才”模式,解决了“资金饥渴”难题。
针对项目落地后面临研发周期长和初创期人才企业“轻资产、高科技”特点,上杭县国资国企坚持“投早、投小、投科创”,坚决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对孵化型企业和项目给予创业初期扶持,对人才项目给予启动资金支持。
2021年,上杭依托闽西兴杭国投公司,设立规模5亿元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为抢抓第一资源的“天使投资”,三年来,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全方位撬动资本力量,布局新赛道、力促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先后引进25家基金公司,推动23家人才企业加速落地。
大胆资本让创新“大胆”
2018年开始,上杭前瞻性布局新材料领域,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产业项目陆续聚集。近两年,上杭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以人才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开始布局储能产业、无人驾驶等未来产业。
8月,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高、投资风险大等特点,上杭建立县委科技创新工作协调机制,架起“投资大咖、产业集群、评审专家”合作桥梁,发展大胆资本,整体构建投资容错和尽职免责机制,支持国资国企资本和基金大胆试错。
今年“9·8投洽会”上,辰韬资本和兴杭国投共同成立5亿元无人驾驶产业基金,易咖智车、零一汽车等4家国内无人驾驶领军企业组团与上杭签约,实现“研发+设计+制造+应用+推广”无人驾驶产业全链条布局。
推动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上杭通过驻外招才引智服务社、科技成果转化直通车等措施,引导企业家走进实验室、专家教授走进车间,搭建起企业直接沟通高校院所的桥梁。
截至目前,14个人才团队依托上杭科研平台,推荐立项中科院产学研合作项目9个,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4项,省级科技计划课题5项,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
人才集聚,高地渐显。目前,上杭引进产业人才团队14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0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34家。“下一步,我们将从大力发展产业资本、打通资本引才‘循环梗阻’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人才聚变、产业裂变,为上杭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上杭县委人才办主任黎克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