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传承古人治水利民精神 描绘今朝人水和谐画卷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27日电(记者 林玲)一渠清水,泽被千年。福建省东南沿海福州福清的龙江,是福清最大的河流。千百年来,龙江生生不息,造就出闽中地区现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以及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拒咸蓄淡水利工程,因兴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故称“天宝陂”。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天宝陂。倪政榕 摄“天宝陂”的修建,使福清大面积农田得以旱涝保收,为福清农业灌溉、城市发展作出突出贡献。2020年12月8日,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一届执行理事会公布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天宝陂成功入选。
千年天宝陂见证了福清的沧桑巨变,也诠释了古人“治水利民”的智慧与理念。此外,天宝陂自唐宋时期就形成岁修制度,历朝历代都对天宝陂进行维修,千百年来,福清治水者励精图治,蕴含着古人勤劳、勇敢的治水精神。
图为天宝陂。郭高明 摄“天宝陂昭示了顺应自然的治水哲理和古人的治水精神,对当今社会的治水工作有重要的启示价值。”福清市河长办主任、福清市水利局局长刘云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宝陂的修缮保护与当前福清市深入系统推进龙江流域综合治理在核心精神上不谋而合,那就是将“母亲河”打造成为城市景观轴、生态轴、发展轴,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百姓生活获得感、幸福感。
紧抓重点 守护清澈“母亲河”
2020年4月,福清市召开龙江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动员部署会,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目标、落实举措,全面系统推进龙江流域水系综合治理。
对此,福清市水利局总工王林雯介绍,龙江沿岸三大箱涵整治是打赢龙江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的重要环节,特别是福人—福和段箱涵。
据了解,因历史遗留原因,箱涵内部存在较严重的雨污混接现象,导致长期箱涵内部水体黑臭,为改善箱涵内黑臭的水体,由住建局牵头城投公司负责福人-福和箱涵的整治工作。
通过前期走访,市龙江办及城投公司发现,福人—福和段箱涵整治工作主要是针对箱涵沿线混流排口进行沿线截污工作,并选择以三步走方案为方针,即“末端截污及清淤排查、沿线截污及周边管网修复、排水户内部雨污分流”。
历时2年,城投公司通过22个已完成项目,总投资约2000万元,福人—福和段箱涵内的混流排口整治工作已全部完成,并开展多次“回头看”工作,确保箱涵内部已无污水排放。同时将位于上游的下兜溪水源引入福人、福和箱涵,最后排放至龙江公园内湖,使之成为龙江补给水源之一。
目前,福人-福和箱涵内部28处混流排口晴天时均无污水排放至箱涵,经多次水质取样结果表明,福人-福和箱涵末端水质已由2019年劣Ⅴ类标准提升至目前IV~Ⅴ类水标准,给龙江带来了大量清澈的补水。
王林雯表示,下一步,福清仍将全力打好龙江流域水系综合治理攻坚战,守护好日渐清澈的“母亲河”。
人水和谐 提升百姓幸福感
河水清莹澄澈,岸上的古榕洒下片片绿荫,福清的道桥村内有一处被誉为“云水谣”的东门河景区,该景区曾在2019年获评“福清市级最美河段”。清澈见底的河水、精巧的水车、鹅卵石铺就的步道……更是村民们茶余饭后最爱去的遛弯点。
图为东门河景区。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在2017年之前,这里却存在着百余个鸡、鸭、猪圈,臭气熏天,河道两边堆满垃圾,周边村民苦不堪言。
据道桥村委书记倪黎明介绍,近年来,东张镇道桥村共计投入约250万元开展河道整治建设工作,其中乡贤投资约85万元助力。2017年,该村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开展河道两岸护岸建设;同年,利用新农村及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以绿地和河道为载体,投入约200万元拆除沿线畜禽养殖,将腾出的面积用于开展农耕文化公园建设;2020年,投入约50万元,在农耕文化公园的基础上,修建休闲栈道、趣味迷宫、水车等,进一步优化水景观;随后又开展拦河坝建设,并常态化开展河道清淤工作,确保河道平整,提升河道景观。
值得一提的是,道桥村以东门河为载体,将拆除养殖场腾出的面积用于开展农耕文化公园建设,如今已经成为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虎溪治理前。除了道桥村,虎溪小流域的整治也让其逐步成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景观。
据福清市河长办工作人员方瑜星介绍,2020年以来,福清市按照全面、系统、综合的理念,通过实施设施及管网配套、村庄(小区)雨污分流、入河排口整治、河道生态修复、沿河公园建设等措施,有效改善了虎溪水环境水生态。
虎溪治理后。此外,福清还十分重视实施生态修复,完成河道清淤清障77600立方,种植菖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同时,实施龙江两岸串珠公园建设,挖掘城市生态空间,提升流域景观品质,把城市融入自然,把自然引入城市,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根植古人智慧,治水还看今朝。福清因龙江而兴盛,天宝陂因福清而不老。汩汩清流,润泽着玉融大地,而日益繁盛的福清又反哺龙江母亲河,铺展着人水和谐的画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