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搬来板凳听“闽北讲习班”
九曲溪上,陈佳在给讲习班成员们讲述宣讲经验。 (武夷山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东南网9月1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郑金富 程玲)中秋前夕,在武夷山绿水青山间,游客们泛舟九曲溪,体验漂流旅程。
“大家看,我们左手边的大石上,有摩崖石刻。这些摩崖石刻一共有450多幅,是我们武夷山宝贵的文化遗产。”“闽北讲习班·溪言习语”宣讲队队员、竹筏工陈佳一边撑着竹筏,一边向游客介绍沿途景点和背后的故事。
一个半小时里,陈佳既讲武夷山的文化故事,也用风趣的语言讲好生态文明的故事,还不时和游客互动交流。大家边赏美景边听宣讲,听得津津有味。
“闽北讲习班”,是南平市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牢牢把握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根本任务,创新打造的特色宣讲品牌。目前,讲习班已建立“1+10+N”支队伍,即1支市级宣讲队,10支县级宣讲队,N支相对固定的乡镇宣讲队伍。宣讲内容上,创新“1+2+X”模式,既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线,又突出闽北优秀传统文化和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两个“支点”,还紧盯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求。
坐着板凳听理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有力度,深化改革迈大步……”近日,在松溪县溪东乡,伴随着阵阵悦耳的快板声,“闽北讲习班”——“‘学思想 我来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正在开讲。
现场,《强国有我》《引领青年价值,汇聚青春力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轮番精彩上演,宣讲员们深入浅出、声情并茂的宣讲,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今天的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让我很受启发。作为青年干部,我们应该自觉挑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在宣讲中提升水平,在实干中展现风采。”讲习班讲习员何菁说。
在闽北各地,一支支宣讲队因地制宜,宣讲形式多样。
不久前,政和“福小宣·闽北讲习班·政和板凳微宣讲”进基层活动在外屯乡湖屯村开展。
活动现场,宣讲员刘浩以《从“愁岭”到稠岭的华丽转身——外屯乡稠岭绿色生态文明发展历程》为题,为村民们讲述了稠岭村从“卖林木”到“卖生态”的故事。宣讲员张盛超则围绕经济、民生等方面,为在场的干部群众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能够和乡亲们面对面交流,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他们,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宣讲过程中,乡亲们听得认真,让我真切感受到大家对党的政策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盛超说。
“近段时间以来,南平市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持续深化拓展‘闽北讲习班’特色宣讲品牌,全力以赴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闽北大地‘声’入人心、落地生根。”南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让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这是理论宣讲的痛点难点。“闽北讲习班”在创新探索过程中,创新形式统筹资源,开展分级分层分类宣传,通过市级领导带头讲、专家学者示范讲、“百姓名嘴”生动讲、“乡土能人”用情讲,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博大精深的理论细化为一个个群众可知可感的小话题,把理论讲鲜活、讲深入、讲透彻,让党的创新理论既入耳入脑又入心入魂。
文化赋能有共鸣
闽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理论宣讲内容的“富矿”。
“闽北讲习班”把红色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等都纳入宣讲内容,让“故事+理论”“文艺+理论”“非遗+理论”等有机融合,以文化赋能提升理论宣讲气韵。
近日,顺昌县元坑镇谟武文苑上演了一场“四榜”(即“成才榜、功德榜、好样榜、能人榜”)榜上人物讲述个人奋斗经历的宣讲。回乡创业的原乡人陈绍华担任宣讲人,将“四榜”精神与自己的创业故事、奋斗精神相结合,为现场的学生和青年干部送上一堂生动的宣讲课。
陈绍华是元坑镇谟武村人,现为北京顺昌企业商会会长,因其创业有成且心念家乡、常做慈善,登上了谟武文苑“能人榜”。
“我出生在谟武,从小就对谟武文苑‘四榜’上的人很敬佩,现在自己‘榜上有名’,感到非常光荣。”陈绍华说,“希望后起之秀能够从‘四榜’中汲取力量,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元坑镇党委宣传委员赖少娟介绍:“我们以‘榜上人讲榜上事’的方式,让孩子们和青年干部深入了解当地‘四榜’文化的由来和意义。接下来还将持续深入挖掘‘四榜’的潜在价值,从中汲取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此外,“闽北讲习班”还把地方民俗、非遗等结合进来,用三句半、三角戏、方言快板等当地特色形式,演绎宣讲内容。同时创新情景剧、合唱、舞蹈、诗朗诵等现代表演形式,既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也让理论宣讲和优秀传统文化相得益彰。
群众点题专家讲
“蜂场诊断要做什么?首先就是在巢门观察出勤、守卫……”近日,松溪县农业农村局、养蜂协会以“闽北讲习班”为载体,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省级资金)养蜂技术讲习培训班,请来福建农林大学蜂学与生物医药学院的苏松坤、陈大福教授等专家为来自全县的50余名蜂农提供培训指导。
课堂上,授课老师采用“理论讲解+实操演示”的方式,从蜜蜂抗病选育与育种技术、中蜂主要病虫害的诊断与防治技术等方面向蜂农进行系统的授课。当天,还组织蜂农到养蜂基地开展现场教学,通过面对面指导、手把手示范,现场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解决在养蜂过程中存在的疑难困惑。
“感谢老师为我们授课,我会根据讲解,加强蜜蜂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把蜂越养越好。”旧县乡蜂农艾惠霖说道。
“松溪蜜源植物繁多,养蜂环境得天独厚,目前,全县共有150名蜜蜂养殖户,年养蜂7750箱。我们通过开展‘闽北讲习班’培训,为蜂农带来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提升蜂农技术水平,将‘小蜜蜂’做成‘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理论宣讲,为什么还会讲养蜂?
“理论宣讲既要‘顶天’也要‘立地’,要积极回应群众需求、现实关切,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宣讲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南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闽北讲习班”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重要内容,采用“专家宣讲+实地指导”“集中传授+互动研讨”等组合方式,介绍产业发展动向、推广新科学技术、传授新生产技能,助力乡村发展和百姓增收。
如今,“闽北讲习班”还在进一步总结和探索,创新了“五单”(点单、报单、派单、备单、评单)工作法,让群众在讲习点根据需求“点单”、乡镇归纳整理“报单”、有关部门“备单”组织宣讲、群众现场反馈“评单”,使得理论宣讲真正服务群众需求、服务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