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礼乐 全民共享——非遗佾舞走出深闺展魅力
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学生进行佾舞表演。(受访方供图)
近日,省级非遗佾舞代表性传承人李宗霖收到了一则喜讯。由江西美术出版社编撰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三门——影视、戏剧和舞蹈已通过教育部初审,其中佾舞将作为案例编入舞蹈教科书,出版社特邀李宗霖提供权威素材。教科书出版后将供初二初三学生使用。
“佾舞编入教科书,不仅完善了佾舞教育体系,更意味着这一非遗能获得更多新生力量的关注。”李宗霖说。
两岸接力 留存千年礼乐
佾舞是中国五大古礼之首。据介绍,佾舞最早用于祭祀天地、迎接月令节气等礼仪性仪式,后逐渐被用于歌颂远古君王先师、迎接国宾等国家正典及学校开学典礼。
佾舞形成于上古时代,承于周公制礼作乐,大成于后世祭孔乐舞。北宋徽宗时期福清籍乐师刘诜主持制订的《大晟乐章》被钦定为国家正统音乐,颁行天下。清代后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王元穉受命赴台传礼,佾舞传入台湾。自此,佾舞在闽台两地的交流中得以存续。
但20世纪初,佾舞在大陆几近断层,仅在台湾保留了明代后期《頖宫礼乐疏》之佾舞图谱。
拯救濒临失传的佾舞刻不容缓。2011年,李宗霖与台湾孔学大家江逸子老先生结缘,放弃进出口贸易事业,踏上传承佾舞文化之路。次年,江逸子老先生倡议两岸有识之士开启佾舞传承互动,在福清发起成立了福清市立达孔学会,经台北佾舞传承人庄汶浈总教练跨海来闽的鼎力传授,明代汉式佾舞从台北反哺福清,佾舞图谱与口诀逐渐完备。
精心整理佾舞图谱画册及乐理典籍、抢救古八音雅乐、古诗词吟唱……两岸佾舞传承人逐步修补割裂的文化断层。2021年5月,《佾舞》列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舞蹈类保护名录。福清完整传承了中华传统最纯正典雅的佾舞学科理论与术科技能,成为大陆地区唯一依据明代《頖宫礼乐疏》恢复和振兴传承“周礼佾舞”的城市。
如今,佾舞在福清重焕生机,是两岸接力、薪火相传的硕果。
开枝散叶 培养文化自觉
表演者身着汉服,右手执翟,左手执龠,伴着北宋福清籍乐师刘诜制成的大晟乐,倾心演绎了佾舞“初献礼”,举手投足庄严大气……不久前,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的学生进行了一场佾舞金课结业展示。
“将佾舞引入校园,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年轻一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老师周伟告诉记者,学院开展佾舞进校园活动,每学期都有40多名同学参与。
“一开始有点忐忑,虽然学生们都是学音乐的,但对礼乐文化这一块并不了解。”周老师说,实际上,学生们都能用心去感受中国最传统的文化。他们将继续传承佾舞配乐大晟乐的古琴、箫、笛,积极开展经典读诵及古诗词吟唱等社团活动,从今年9月开始,把佾舞作为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以佾舞雅乐传承厚重的礼乐文化。
除了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附属龙华职业学校、福清市阳下北林小学等学校也成立校佾舞队,成为“佾舞传承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佾舞以福清为核心,在全国开枝散叶,辐射北京、广州、深圳、惠州、曲阜、镇江、扬州等地。此外,位于上下杭三通桥下巷10号的佾舞礼乐书院,也成为了交流传播佾舞文化,展示佾舞风采,开展游学的实践基地。
推而广之 走向世界舞台
2023年5月18日,佾舞被作为中国最高礼仪规格,在西安迎接“中国—中亚峰会”领导人。这场富有创意和深意的礼乐文化展示,赋予了“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厚内涵,也让佾舞之名再次传遍大江南北、五湖四海。
“将佾舞这一非遗文化推向世界,不仅是个人使命,更是整个民族共同的责任与担当。”李宗霖深知,佾舞不仅要留下来、活下来、更要走出去。
随着国际交流不断加深,2015年起,福清佾舞团应邀赴泰国、柬埔寨等国展演展示,参与“一带一路”文化跨社区交流与对话,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佾舞的每一次对外亮相都让李宗霖无比自豪。他告诉记者,他印象最深的是柬中交流友好协会主席、柬埔寨公主帕花黛薇亲王在观看佾舞展演时,盛赞佾舞“像长城扑面而来,有大国风范”。
“盛世礼乐,人民共享”是李宗霖对佾舞的理想定位。“佾舞典籍《頖宫礼乐疏》中的19首诗经可用作不同场合的古谱弦歌雅乐,我打算和台湾音乐家、古琴演奏家袁中平先生合作,把它们复原成现在能推广使用的简谱和古琴减字谱,与佾舞相结合,拓宽佾舞使用范围,如迎宾、送宾、宴宾、婚宴、祝寿等场景。”李宗霖说,他们还会继续为佾舞申报联合国非遗项目而努力,让这一古老艺术瑰宝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记者 燕晓 见习记者 傅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