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电话,让他成为“新福州人”——台胞徐铭嵘的筑梦之路
初见福米产业园的台干徐铭嵘时,利落的短发、黑框眼镜,给人留下十分干练的印象。他是第一批入驻福米产业园的“原住民”,是同事口中的业务多面手,也是亲人眼里顾家的台湾女婿。谈及他与福州的故事,他笑称,这都源于“一通电话”。
这通电话,让徐铭嵘与福州结下深厚缘分,也为他的职业生涯创设了更多可能。这通电话是谁打给他的?又是什么让他在此安家立业?近日,记者对话徐铭嵘,感受他在福州的筑梦之路。
今年初,徐铭嵘一家搬进福州新区两岸融合社区。记者 宋亦敏 摄
下决心将荒地变热土
“我这里有个很不错的项目,你要不要一起来做?”
“我手上的项目刚结束,你把项目详情发来看看。”
2021年,福州新区创新产业招商机制,以引进一个龙头、带出一串链条、形成一串产业的方式,打造了福米产业园。作为福州市继引进京东方之后的又一重大新型显示产业项目,产业园致力于打造以新型显示及第三代半导体基础材料为核心的应用型终端产业生态,尤其需要光电显示方面的人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当时的福米经营负责人拨通了昔日合作伙伴徐铭嵘的电话。
收到邀请的徐铭嵘心中还有些许迟疑,对他而言,福州当时是个陌生的城市。“有别于之前曾经待过的几个城市,这里没有那么繁荣。”徐铭嵘告诉记者,此外,来福州意味着与妻儿持续异地相处,孩子的教育和发展也让他十分担心。
在仔细研究了伙伴发来的文件后,徐铭嵘被项目的潜力和前景深深吸引。虽然项目现场还只是个小土坡,却激发起他将荒地变热土的决心。考虑了一周后,他欣然奔赴福州。
2021年来榕,不是徐铭嵘的冲动之举。他与大陆的故事要从2003年讲起,那一年,徐铭嵘首次“登陆”,当年他受表哥邀请到苏州进入光电显示器相关行业,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坚定了要在大陆发展的念头。”徐铭嵘回忆,他扎根大陆发展,并在大陆娶妻生子,也因此有了后来与福州的相遇。
不断迎接新挑战
初到福州,徐铭嵘面对的是全新的工作环境和挑战。因为岗位职责,他需要协助处理项目的相关问题。为迅速打开局面,在航空城管委会及公司领导的引荐下,徐铭嵘认识了涉及项目各个流程的人员。“那时候,平均每天都要新结识四五个人。”他说。
2022年4月,徐铭嵘到新岗位上任。“我需要对所有的项目十分了解,多了不少临时任务,还需要学习不少新领域的专业技术。”徐铭嵘介绍,为了兼顾工作、家庭,在飞机上写材料一度成为他的生活常态。
有一次,徐铭嵘请了三天年假前往广西探亲,刚落地就接到三天内要完成一篇报告的任务。这份报告非本专业领域,他不得不从头学起。“查论文、读报告的时候,孩子就在边上跑来跑去,让人哭笑不得。”徐铭嵘回忆,所幸努力没有白费,这份报告的专业性得到了行业专家的认可与赞赏。
不断经历挑战后,徐铭嵘逐渐成长为多面手。“累是真的累,但是懂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随着福米产业园拔地而起,徐铭嵘工作起来也愈发游刃有余,他不仅拓展了与客户和供应链上下游友商的联系,还通过航空城提供的平台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行业人才。“现在的航空城不仅设施完善,长乐区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产业链的发展和项目的落地,这里越来越有活力了!”他兴奋地说。
期待更多台胞来榕安居
厨房内,锅碗瓢盆交响,食物香气扑鼻而来;客厅中,颜色丰富的玩具整齐摆放,可爱的双胞胎正在嬉戏……这是徐铭嵘如今在福州的新家。新年伊始,徐铭嵘一家五口搬进福州新区两岸融合社区,开启全新的生活。
“越来越好”是徐铭嵘对近几年生活最真切的感受。随着福州新区配套建设拔地而起,他的生活场景也在不断完善。2022年7月,一家人结束异地相处,在福州团聚。
曾经忧心的孩子教育问题也不再是他的烦恼。“搬来新社区,下个学期孩子就可以去家门口的滨海新城实验幼儿园读书了。”徐铭嵘说,看着办公室外的人才房、商业街等日益完善,他浑身充满干劲。
闲暇之余,徐铭嵘会带着家人去三坊七巷、烟台山、上下杭等地游览。对于闽都文化,他如数家珍。“每次有台湾朋友问我近况,我都会邀请他们来福州看看。”徐铭嵘告诉记者,福建正在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相关制度体系越来越完善,两岸的直航也使往来更加便捷,“相信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福州新区对台胞的吸引力会不断加强,也期待更多台胞朋友来这里安居乐业,共同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记者 宋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