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重头戏”带来新活力 数字经济重点项目亮点采撷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刚刚结束,榕城还留存着盛会的“余温”。在这场数字盛宴上,人们看前沿科技,看产业动态,也看AI如何改变生活、机器人如何“打工”。实际上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头戏”——数字经济重点项目。从峰会现场到建设现场,看数字经济重点项目,能看到哪些亮点?
从“上新”项目看文旅更精彩
每年的数字峰会,都有一批数字经济重点项目亮相。今年的数字峰会一共签约数字重点项目32个,总投资594亿元。“上新”的重点项目中,福建栖牛智慧文旅项目引人关注。
“五一”假期,福州文旅市场火爆,累计接待游客576.33万人次,“吸金”53.56亿元。根据同程数据,福州的酒店订单预订增长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三。
出席本届数字峰会的四川栖牛科技董事长吴善衍,对自己带来的福建栖牛智慧文旅项目信心十足:“我们将打造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项目,为福州市旅游产业注入新活力。”
接下来,栖牛科技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让福州的文旅更加出彩呢?吴善衍介绍,本项目完成投资后,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客户行为进行分析,实现定制化的智能导览、旅游推荐;同时打造民宿管理系统,一键打通众多渠道平台,实现房态、房东、房客消息一站式管理,并为民宿量身定做创意视频,激活私域流量。
看完会场,看现场。在鼓楼,一个更大的项目正在进行当中,将虚与实结合,让文旅更加科幻。
在林觉民·冰心故居,戴上AR智能眼镜,就能看到林觉民写下《与妻书》的场景——1911年广州起义前夜,房间里闪烁着微弱的灯光,林觉民将一方洁净的手帕铺展在桌面,提笔开始书写……
这款AR眼镜来自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福州市元宇宙产业创新基地的生态伙伴。目前,福州市元宇宙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正在建设当中,将以元宇宙产业园区为基础,吸引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入驻园区,同时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
数字,也在赋能乡村文旅,让村庄宛如一个巨大的游乐场。
在闽清三溪乡,可爱的儿童斑马线、充满童趣的标示牌已经落地。“YOU好乡村元宇宙数智三溪项目”正不断刷新进度条:乡村直播间已经开播、乡村振兴馆主体已经完成建设……项目计划采用大数据技术打造整村导览、儿童友好村庄、自助乡村直播间等。
从“返场”项目看农业更智慧
福州达华卫星互联网产业园项目总投资40亿元,在第三届数字峰会上签约,经过4年的建设,本届数字峰会,达华卫星互联网产业园项目带着数字化应用成果“返场”。
此次亮相的应用针对智慧农业的生产环节这一细分领域,为企业打造物联网控制系统。
“它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种植、水产基地内环境信息的采集、监测、自动化控制等。”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就拿大棚种植举例,这个产品可以为蔬菜、水果、菌菇等大棚种植户提供智能服务,将种植大棚内气候监测、土壤监测、种植区监控、设备远程控制等工作集于一体,让种植户通过手机、电脑便轻松掌握第一手情况。”
在光阳蛋业福清渔溪的蛋鸡养殖场,“数字魔法”早已发挥作用。这里不仅有全国先进的自动化清洁蛋生产线和自动化蛋鸡养殖生产线,还启用了全球首台商用蛋鸡养殖机器人“木鸡郎”。
过去,饲养员要靠双脚、双眼在一栋栋鸡舍内排查情况异常的蛋鸡;现在,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木郎鸡”当起了饲养员,可精准定位异常蛋鸡的位置,识别率已达99%以上。
渔溪养鸡场场长李国彬介绍:“鸡场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养殖后,既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和生物安全风险,又为我们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节本降耗、增效提质。”
数字东风吹拂榕城,在罗源中房镇,“互联网+食用菌经济”产业链项目三期已经勾勒出数字农业图景——建设食用菌研发中心、互联网直播间、大数据中心等,搭建互联网销售平台,吸纳其他菇农参与食用菌种植,扩大品牌效应。
初夏来临,热气升腾。福州市闽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互联网+食用菌经济”产业链项目一期大棚内,工人们正在向菌棒注水,好收获这批菌棒的最后一茬香菇。接下来,就要进行下一轮的制棒,开启新一轮的香菇种植周期。
在这个偏远的乡镇,“互联网+食用菌经济”产业链项目规划形成集菌棒生产、食用菌产品开发、菌种选育品种试验、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包装加工、品牌打造、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智能化控制于一体的完整产业。
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食用菌智能控温生态大棚120个、菌棒加工车间8个、仓库和冷库14500平方米,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目前已基本完工。二期规划建设综合楼、食用菌干品加工中心、菌棒循环利用中心、检测中心综合体,并配备停车场、园区道路、水、电、气、通信及相关配套,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从在建项目看环境更优越
不论是刚“上新”的项目,还是“返场”项目,这些重点项目都是推进数字福州建设的重要源头。会场外,还有一批正在加快建设的重点项目,源源不断释放发展动能。
时下,位于福清的厦门大学科技园(福清)科技创新中心内,越来越多数字经济“种子企业”正破土而出。
福清无人机培训基地落地,培养更多无人机人才;智能充电桩福清研究中心推动智能充电桩技术的创新与升级;粒子阻尼减振降噪技术成功实现成果转化应用,让高铁车厢玻璃成为“隔声护盾”……
作为全国首个县级市科技创新中心,该中心目前已推动福耀玻璃、福清核电、冠捷科技等重点企业与厦门大学相关科研团队建立合作,促进新能源充电桩、石墨烯新材料应用等多项技术成果转化对接,实现多个校地企联合共建项目落地。
30日,位于马尾亭江的万洋众创城又迎来新成员——高精度光学元器件及激光晶体生产制造商福州晨征光电有限公司举办乔迁仪式,正式入住“新家”。
晨征光电有限公司原本位于其他工业园,伴随着产业升级,一直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公司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光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及应用,努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高品质的服务。经过多年的积累,在业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晨征光电有关负责人刘家骥说,“新的办公环境将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优越的条件,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施展才华,实现更大的价值。”
于2020年动工的市重点项目万洋众创城正在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据了解,万洋众创城一期已核准入驻企业100余家、投产70家,二期正加快建设。福州马尾万洋众创城科创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德重说:“现在每个月都有好几家企业入驻,今年预计新增规上企业10家以上。”
特写
十年“攒出”一个重点项目
一个偏远乡镇,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攒出一个“土生土长”的市重点项目?中房镇的答案是十年。
如果将全市重点项目在地图上标出,制成散点图,由民企福州市闽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互联网+食用菌经济”产业链项目就是落在偏远乡镇罗源中房镇的一个“点”。
从福州市区出发,要开近两个小时的车才能到达中房镇。中房镇境内多山,平均海拔达500多米,气候适合香菇生长。虽然名气没有隔壁起步镇的秀珍菇大,但是中房镇的香菇也不愁销路。在丰收时节到中房镇,你可以看到挂着各地车牌前来收菇的货车。目前,全镇每年香菇产量为670吨,产值达4700多万元。
“原本我们都是‘小打小闹’,每家每户随便种点香菇,让老人打理。”现在已经是福州市闽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的卓积英告诉记者,10年前村民靠政府补贴搭起了大棚,开始规模化种殖,“以前的菌株也不好,后来专家帮忙研究出更厉害的菌株,产量上来了,每个菌棒的产菇量大概翻了一倍。”
十年过去了,中房镇香菇产业有了用地面积287亩的市重点项目“互联网+食用菌经济”产业链项目,足以说明中房镇的香菇产业已经实现工厂化、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
“现在变成产业了,我们也不一样了。”卓积英说,“钱投进去了,你就要去研究技术、研究管理,怎么让香菇长得多、长得好。每天都要看天气,天热了该怎么做,天冷了该怎么做,都要学。”
暑气日盛,新一轮香菇制棒即将启动。大家充满干劲,都期盼着“互联网+食用菌经济”产业链项目建成后,中房镇的香菇产业会更上一层楼,打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行动战报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力推进“项目攻坚突破年”专项行动,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全年共安排1855个市重点项目,总投资2.24万亿元,年计划投资4324.6亿元。1至4月,已完成投资1784.8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41.3%,超序时进度8个百分点。
由福州市分级管理的省重点项目243项,总投资7869亿元,年计划投资1197.9亿元。1至4月,已完成投资478.1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39.9%,超序时进度6.6个百分点。投资完成量和完成率分列全省第一和第三。(记者 冯雪珠/文 池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