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质生产力跑出“新赛道”
东南网2月2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通讯员 伊晓燕 实习生 扶蓉)莆田市加快产业转型和新经济发展,随着众多新质生产力项目的培育、落地,产业新旧动能明显加速转换,一条条新经济发展赛道正逐步呈现。
“新质”项目多点开花
春节过后,莆田市各地举行了新春“开门红”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共集中开竣工项目140个,总投资805亿元。
记者注意到,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项目,来自新兴产业领域的较多。
在众多新兴产业项目中,循环经济和新材料是其中之二。
近日,记者走进福建优星欧派新型建材项目开工现场,只见一排施工车辆整装待发。随着开工号令下达,几十辆工程车挥舞着机械臂,现场一片繁忙。
“优星欧派新型建材项目计划总投资8.02亿元,占地约214亩,总建筑面积28.78万平方米。”福建优星欧派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清介绍,项目于去年落户莆田,预计今年10月投产,项目以附近火电厂的脱硫石膏为原料进行再生利用,是个典型的循环经济项目,建成后产值超10亿元。
距优星欧派新型建材项目不远处,另一个新兴产业项目——赛纤循环再生绿色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也于近日全面开工。
“项目投产后,将新增再生绿色纤维产能50万吨,产值可超100亿元,新增就业人员2000多人。”华峰华锦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锦程介绍,该项目拥有高科技再生工艺技术,致力于构建固体废旧品的绿色可持续循环纺织产业链,满足全球市场及国际一线品牌对再生绿色纤维及面料的迫切需求。
记者了解到,在莆田近期开竣工的项目中,还有联东U谷·涵江海峡智造产业谷项目、荔城区昀昶汽车天窗智能装备基地等20多个各类新质生产力项目。
为加快新质生产力项目在莆田聚集,今年春节前后,莆田市打出了政策“组合拳”,发改、工信、科技等6部门联合印发《2024年一季度经济工作实现“开门红”“开门稳”若干措施》,出台六方面26条政策措施,重点招引新质生产力项目,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信心,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全力推动产业经济“强筋健骨”。
民企抢占“新质”高地
莆田是我省民营经济较为集中和发达的区域。面对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当地民企也在加快追逐新质生产力。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黄石工业园区的恒而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厂区,这里机器轰鸣,金属切割声不绝于耳。
工作人员设置好参数,将一根直径13厘米的钢材放进机床,随着圆锯机启动,10秒左右便将钢材切断,切削面光滑如镜。这就是恒而达公司最新研发的智能数控设备CNC数控圆锯机。
恒而达公司电气工程师范风山向记者介绍,该设备通过斜推式切割方式,不仅提高锯片切割的使用寿命,还能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
近年来,恒而达公司强化创新,追逐新质生产力,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成长为一家专注金属新材料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恒而达生产的重型模切工具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该细分行业产品的国产替代。
在当下的莆田产业界,类似恒而达这样创新力足的民营企业日益增多。数据显示,目前,莆田市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3家。这些企业超过九成为民企。
莆田市发改委主任程振宇告诉记者,莆田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近年来,处于转型升级中的莆田众多民企,纷纷强化自主创新,追逐新质生产力,以此作为转型的新载体和新方向。
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的加入,多个新质生产力项目开始在莆田这片创业热土上聚集——省重点项目、总投资110亿元的紫京科技目前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投产在即;总投资50亿元的和拓新材料项目已部分投产;中电科创城产业园、城厢区“专精特新”产业园、太湖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园区正在加紧建设。这些新质生产力项目,正在构筑莆田产业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