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交易促进社区垃圾分类” 全国首宗垃圾分类碳减排量交易在厦门落地
人民网厦门1月18日电 (记者张萌、陈博)18日,厦门市金山街道金安社区生活垃圾四分类产生的10168吨碳减排量通过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顺利完成交易,其不仅标志着全国首宗垃圾分类碳减排量交易项目正式落地,厦门市也开启“以绿色交易促进社区垃圾分类”的新模式。
签约仪式现场。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据悉,相较以往碳普惠以个人作为垃圾分类的主体,厦门此次碳交易创新探索则以社区作为垃圾分类的主体。作为目前践行垃圾分类工作的基本单元,社区不仅能通过垃圾分类形成碳资产,获取相应的资金收益,还有利于探索压实物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垃圾分类,为引导社区在减污降碳、绿色低碳等方面提供新思路。
活动现场。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工作人员介绍,秉持“社区党委引领、物业主责管理、居民充分自治”的垃圾分类工作思路和社区“N+垃圾分类”工作法,厦门市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在最基层落地见效,一批垃圾分类创新举措不断涌现。期间,通过“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实现全面覆盖,“多管齐下+垃圾分类”实现全力推进,在社区倡导垃圾分类新时尚,以实际行动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分类精细化。
厦门产权交易中心为交易企业颁发碳中和证书。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0年,厦门便成为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2016年起,厦门市率先全国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7年出台《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将推进垃圾分类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建设“两高两化”城市的重要抓手,从全局高度,系统谋划、高位推进,在全国首创垃圾分类“五全工作法”,建成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等,力争从源头推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将城市发展的成果与居民共享,使厦门垃圾分类不断提质增效。
厦门产权交易中心为金山街道颁发碳中和贡献证书。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住建部通报的全国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中,厦门捷报频传。2018年至今,厦门垃圾分类工作始终在全国考评第一;2020年与2021年,垃圾分类“厦门模式”分别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效和制度成果的调研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2023年12月,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模式被列入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优秀案例。
厦门产权交易中心为中国科学院颁发碳中和贡献证书。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而作为此次垃圾分类碳减排量交易的示范社区,金安社区是厦门目前最大的社会保障性住房社区,辖内有两个超大型小区,居住人口2.4万人。多年来,该社区持续探索“N+垃圾分类”工作方法,通过开设社区垃圾分类公益馆等创新举措,推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居民正在投放分类好的生活垃圾。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探索建立垃圾分类减碳增汇、价值化和激励机制,在引导社区居民践行绿色生活理念、促进碳减排的同时,推进垃圾分类减污降碳、提质升级,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创新发展,进而助力厦门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更高水平建设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
金安社区居民参加“红桶行动”,将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交至社区工作人员,可换取小礼品。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活动现场,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分别为企业、街道等颁发了碳中和证书、碳中和贡献证书等。此外,主办方还设置了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点位等,居民们可以通过回收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换取小礼品,进而提高垃圾分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