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住医”提质焕新 “老少”养育升级
100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开工、新建一批幼儿园中小学、60个长者食堂完成建设……
“住医”提质焕新 “老少”养育升级
编者按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了20项68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目前,这些项目完成情况如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有了哪些提升?即日起,福州日报开辟“为民办好实事 兑现庄严承诺”专栏,推出2023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为民办实事项目速览
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
●改造老旧住宅小区100个
●完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100部
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建设长者食堂60个,打造示范长者食堂15个
●新增老年教育学位供给2200个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公办幼儿园新建3所、改扩建35所,新增学位12000个
●中小学新建5所、改扩建8所,新增学位9000个
●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扩面提质增效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建成福州儿童医院门诊综合楼
●建成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建省肝病科学研究中心)
●完成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南院主体工程建设
●新增 2 所区级医院(鼓楼区、仓山区各 1 所)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内涵建设,首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40家
●改造提升2所社区医院(台江区、仓山区各1所)
●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普惠项目,建成1760个普惠托位
●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原12大类)政府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75元提高到80元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2023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涵盖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多个民生领域。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结合开展主题教育,大力推进为民办实事,厚植民生福祉,擦亮幸福底色。
托起百姓安居梦
“经过一轮改造,整个小区都变样了!”走在焕然一新的省物资厅宿舍小区中,林燕燕细数着看得见的变化,“少了违建、小广告和杂物堆,多了绿地、停车位和全新的路面和大门,乍一看就像到了新小区!”
积水内涝,绿化缺失,停车位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小区渐渐患上“老年病”,直接影响广大居民的居住品质。守护市民安居梦,今年,福州将改造100个老旧小区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改造工程已全部开工,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在改造中,我们组织专家多次召开方案评审会,重点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市房管局物业处相关负责人说,在各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都重点突出群众关心的问题,比如雨污管网改造、强弱电缆线、疫情防控需求和老旧小区改造长效管理内容,确保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反映居民的改造意愿和需求。
针对老旧小区缺少电梯的问题,福州建立老旧小区增设电梯专班和四城区工作月报制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截至10月底,全市老旧小区共加装电梯185部,极大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
今年,福州还将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列入了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5764套,占年度计划的115.3%。市房管局保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增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地铁轨道交通沿线及人口净流入的县(市),力求做到职住平衡,解决新市民、年轻人的住房困难。
“同时,我们鼓励企业引入专业化租赁机构,运营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引入专业团队,运用智能化管理方式、年轻化管理理念,提供看房、选房、入住、住后全流程服务。”上述负责人说,希望借此提高整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管理水平,让新市民、年轻人住得安心舒心。
护航孩子成才路
每天上午,冯宅中心小学一年级学生黄奕和妈妈步行不到10分钟,就到达家门口的学校。“学校今年刚刚投入使用,软硬件设施配备齐全,离家又近,我们很满意。”黄奕妈妈说。
冯宅中心小学是今年福州新建成的公办学校,最多可容纳48个班,提供2160个学位。9月1日,学校迎来第一批学生,让周边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与此同时,福州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启用,规划30个班,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350个。优质的师资力量、崭新的校舍、绿草如茵的运动场、配置齐全的现代化教室获得学生和家长称赞。
这些都是福州持续扩容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缩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持续加大对优质教育的投入,扩大学位供给。
今年,福州共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改扩建35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2万个,累计投入5.34亿元;新建中小学5所、改扩建8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9000个,累计投入8.64亿元。
在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每天下午的课后时间最为热闹。美艺素养、科创思维、非遗课堂……丰富多彩的特色兴趣课如火如荼,每个学生都能学其所好,乐在其中。
在做好扩容文章的同时,福州围绕课后服务提质增效持续发力,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在全市实现课后服务“5+2”及“2+N”(“2”即作业辅导和体育活动2项基本服务,“N”即特色集体活动服务,包含科普、文艺、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拓展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推行“2+3”课后服务模式,指导学校结合学生需求、校情学情与特色资源,进一步落实在“双减”中做好体育、科学与文化艺术教育加法,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今年秋季,全市开展“2+3”以上课后服务模式的城区学校有289所,占比96.98%;开展科学教育类课后服务的学校有284所,占比95.3%。
“孩子的作业相对少了,课余时间更多了,有机会去学课本以外的知识了”“不仅孩子学到了东西,家长也不用为接孩子而犯愁”……学生和家长对福州课后服务的扎实举措给予肯定。
点亮幸福“夕阳红”
临近11时,鼓楼区洪山镇大凰山社区的“长者食堂·学堂”飘来饭香。81岁的邱玉珍和往常一样,结束社区舞蹈队的排练,和老姐妹一同来到长者食堂用餐。“今天有烤鸭、五香卷、笋干、青菜,还有例汤,荤素搭配,价格实惠。”
随着今年4月大凰山社区长者食堂开张,以前一周不出门、三餐随便吃的邱玉珍,现在的生活在浓浓烟火气中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了自己的“餐友”,找到了同样热爱跳舞的朋友,丰富了老年生活。
“我喜欢集体生活,跟大家一起活动,人也年轻,心也年轻。”邱玉珍说,退休后在社区重拾舞蹈,帮她找回了自信和精神,养老变成了享老。
家住罗源县凤山镇的倪阿姨也有同感。“以前没有长者食堂的时候,每天买菜、做饭、洗碗,耗时费力。现在省事多了,不仅吃得好,心情也好。”
今年3月,凤山镇七彩罗川长者食堂投入运营,而且推出了“慈善积分存折”,60周岁以下食客在食堂内通过罗源农信联社领取“慈善积分存折”并登记积分,就能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也可以让家中老人到食堂免费用餐。这一做法,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价值观得到进一步传播。
在满足老人用餐需求的同时,长者食堂拓展服务功能,为辖区老人提供老年教育、医疗康养等服务,实现从“餐桌”到“课桌”“舞台”的灵活转换,让老人足不出“圈”就能享受烟火气里的幸福生活。
养老服务关系千家万户,事关百姓福祉。今年,福州将“建设60个长者食堂,打造15个示范长者食堂”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已如期完成。
“遍地开花”的长者食堂渐渐成了“有福之州 幸福老人”的一张名片,一顿热乎饭不仅解决了老人的饮食问题,还为老人提供了社交空间,成为老人联系社会、融入同龄人圈子的纽带。
退休后到老年大学上课,也成了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幸福来源。今年,福州围绕打响“有福之州 幸福老人”品牌,持续扩大老年文教资源供给。目前,市校及各分校全年新增学位2342个,占全年任务数的106%。“退休后的前几年,我都是在家里做家务,生活很单调,没有乐趣。报名参加老年大学活动,生活丰富起来了。”晋安区老年学员张燕玲说,以前年轻的时候喜欢跳舞,但那时没有时间,现在弥补了遗憾。
健康生活有“医”靠
“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水平医疗服务,少了舟车劳顿,省下一大笔开支。医院‘高颜值’‘高智慧’,让我们的健康更有保障。”今年3月,全国唯一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名字命名的公立三甲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金山院区开诊运营,患者从不同地方赶来,都有相似的感受。
孟超肝胆医院金山院区是目前全省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医院。记者穿行在金山院区发现,这里不仅是“疗愈花园式”医院,更是一家数字化赋能的智慧医院——智慧手术室为患者健康加油;智慧药房不再是“人等药”,而是“药等人”;智慧物流极大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为救治患者赢得时间;智慧病房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住院体验。该院同步建立智能采血管理系统、省内首家智慧化消毒供应中心等,力争建成国内第二、东南第一的肝胆疾病防治与研发的大型医疗综合体。
孟超肝胆医院金山院区的投用,是福州实施市属医院“精专科、强综合”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典型示范,也是加快省会卫健事业发展的民生大事。
“小中心解决我们的大问题!”在金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定期进行针灸的郑全彬老人点赞道,“从家里走路过来不到15分钟,环境好、服务优、离家近,看病的心情都不一样了。”郑全彬的“小确幸”源于福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内涵建设,首批提升4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开展,不仅让群众更有“医”靠,也托起了孩子们的快乐童年。今年,福州继续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普惠项目建设,建成1760个普惠托位,实现县(市)区全覆盖。“老师通过专业指导,不仅能让孩子自主吃饭、入睡,还以游戏的方式让他们缓解害羞情绪,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变化太大了!”谈起托育服务给孩子和家庭带来的影响,闽侯居民黄先生忍不住点赞。
聚焦市民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用民生实事“小切口”守护群众“大健康”,今年福州高质量建成福州儿童医院门诊综合楼,完成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南院主体工程建设,新增鼓楼区、仓山区2所区级医院,改造提升台江区、仓山区2所社区医院,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府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75元提至80元,为“健康福州”赋能添彩。(记者 阮冠达 林晗 叶欣童 林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