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福州”破浪前行 蓝色梦想照进现实
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忙。记者 池远 摄
金秋时节,“海上福州”建设捷报频传:在连江,全国第三个远洋渔业基地加快建设,带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在福清,中景石化加紧向碳四新材料产业链进军,引领临港工业快马加鞭;在高新区,吉特瑞生产的全球首个用废弃牡蛎壳研发的骨填充材料已上市,助力新兴产业蓄势腾飞……
江海兴,则福州兴。20世纪90年代初,习近平总书记主政福州期间,高瞻远瞩地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福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融入海洋强省、海洋强国建设,发展更具创新活力的海洋经济,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2022年,福州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超3200亿元,在全国同类沿海城市中居第一位;全市渔业产值675亿元,居全国第一。
耕海牧渔
现代渔业转型升级
中秋国庆假期,放眼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一派繁忙建设景象:全国首个专业磷虾产业园——正冠南极磷虾产业园已完成桩基施工图审报告,并打造全国最大的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届时将有更多优质渔获能在家门口上岸、加工;母港一期项目全力推进方桩施工,3#-6#码头泊位年内投运……
该基地是全国第三个、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覆盖连江、马尾、长乐、福清、罗源等区域,打造中国远洋渔业产业集聚区、中国渔业对外开放重要海上门户。
挺进深蓝,向海图强。福州大力推动深远海工业化养殖,“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工程应运而生。
去年9月,全国首台半潜式渔旅融合深海养殖装备“闽投1号”在定海湾下水。原来在近海养鱼的颜家强受聘为“闽投1号”工人,工作环境大变样,“过去渔民最怕渔网上长东西,海藻能把网目堵住,海蛎会把渔网磨破。现在有了‘闽投1号’,养殖网箱可以自动清洁,还能抵抗超强台风”。
告别传统渔业,迈向智慧渔业。在“闽投1号”智慧渔业系统显示屏上,可以清晰看到大黄鱼活动的景象。水下装有声呐、视频监控、海流监测和传输设备,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调整养殖方案。平台每年可出产优质大黄鱼600吨,年产值约1亿元。
“躬耕”万顷碧波,“放牧”蔚蓝家园。在福州,“田园”从土地进入海洋,渔民用创新科技耕海牧渔,不断把大海变成“蓝色粮仓”。截至目前,福州海域已下水11台(套)深远海养殖平台,投放、投产数均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智慧牧场。
项目支撑
临港产业扩能增产
蔚蓝的海洋,不仅孕育出丰饶的“蓝色牧场”,还给临港经济带来强大的发展动能。
在全球最大的单产聚丙烯生产基地——福清江阴中景石化科技产业园,中景石化宣布加紧向碳四新材料产业链进军,将分三期建设,总投资达180.16亿元。“生产高端聚丙烯过程中产生大量氢气,企业延伸出氢能利用与全降解新材料一体化项目,BDO产品可作为全降解塑料PBAT和PBS的原料。”中景石化生产技术部副经理黄敏说。
当前,江阴港城经济区正围绕聚氨酯、轻烃深加工、钛铁颜料等产业链进行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上下游产业一体化、资源配置集约化的化工新材料专业园区。
更新的产业、更强的集群、更优的布局,福州临港产业活力无限。眼下,连江可门园区演绎发展的“速度与激情”: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内,以申远年产100万吨己内酰胺为核心布局的千亿新材料国际品牌产业集群已吸引30多家企业入驻;可门高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内,首个落地的溥泉新能源项目一期一阶段已投产,二阶段预计今年底建成投产……
沿着“海上福州”建设方向,福州用好江阴港城经济区、连江可门经济区、罗源湾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产业平台,深化开展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行动,强化重点项目带动,今年推动“海上福州”重点项目209个,助力新材料、精细化工、绿色钢铁等产业补链壮链强链,为临港工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驱动
新兴产业蓄势腾飞
放眼福州,以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浪潮奔涌,“高新蓝”成为激活海洋经济的新引擎,为海洋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一块小小的牡蛎壳,能用来做什么?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聚焦“蓝色药库”建设创新,自主研发全球首个利用废弃贝壳制造的体内植入高端医疗器械产品——“骨填充材料”,打破国外垄断,不仅大大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也引领利用海洋资源开发高端医疗器械的新方向。
当海上风电赋能蓝色海洋,会吹出什么不一样的浪花?不久前,在福清兴化湾,东方电气集团与中国工程院谢和平院士团队联合开展的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获得成功,不仅破解了世界性难题,更打开低成本绿氢生产的大门,向世界展示零碳能源的中国方案。
创新驱动,离不开平台载体的强力支撑。去年,福州市印发《加快打造海洋科创平台全力推动“海上福州”建设工作方案》,将聚焦重大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发展生态,着力建设福州海洋科创高地。近日,15家海洋类企业与福州海洋研究院各研发(研究)中心、闽江学院海洋研究院的10项海洋科技成果达成对接意向,5家企业有意将意向成果在福州转化落地。
创新,已成为福州发展壮大海洋经济的亮丽底色。随着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越来越多高精尖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福州海洋经济迈入一片蓝海。(记者 颜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