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献与区域史研究调研活动举行 哈佛学者永泰寻宝
8月28日,哈佛大学教授宋怡明等一行人来到永泰县梧桐镇坂埕村调查历史文书,他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引起了村民的关注。当日,永泰县举办民间文献与区域史研究调研活动,来自哈佛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高校的40多位专家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历史文书保护工作。
哈佛教授宋怡明(右一)参与永泰文书调研工作。黄淑贞 摄
民间历史文书是指老百姓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和保存的各类文书,它的种类包括族谱、契约、碑刻、账本等。早在2017年,宋怡明和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八闽文库》编委会成员郑振满等一批专家带领团队在永泰展开田野调查,收录了涵盖契约、阄书、诉状、收据、唱本、账簿、科仪书等3万余件永泰民间文书,并汇集成第一批共50册《福建民间契约文书》。目前,第二批和第三批的编辑工作也已经启动,预计将达300册。
民间文书为何如此重要?郑振满给出了解释:“不同于历史聚焦于王朝政治和精英文化,历史文书传达的是一般民众在历史上的生存状态。通过解读文书,能够从民间的角度理解中国历史,探索不同时期乡村社会的生活逻辑,进而加深对中华文明共同体的认识。”
调研团队围绕永泰文书开展田野调查。黄淑贞 摄
翻看《福建民间契约文书》,在这一张张薄薄的文书上,不仅可以看到家族的力量与政府的管理,也可以窥见当地的山川风貌、农田水利。
永泰的文书有何不同?“和普通的博物馆、档案馆所藏的文书相比,永泰文书具有较好的原生态性,具体体现在归户性方面,即这些文书大多数自始至终都保存在老百姓家中。”永泰县相关领导说,特别是在近千年的山区开发过程中,不同人群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合作关系,山、林、田、房等财产和人际关系都写在文书上,从而反映出永泰整个区域的历史发展过程。
“近几年中国收集、出版了很多民间文献,其中永泰文献数量大,保持着原生态,还可以和现在生活在农村的居民链接起来,学术价值特别大。”宋怡明时隔4年再次来到中国,第一站就到了永泰,用他的话来说,“没有一天不想念这里”。
宋怡明表示,目前永泰的民间文献研究已经获得了一定成就,在厦门大学、哈佛大学都开了相关的课程。每次和学术界的同行讨论时,他们都认为这些历史文书意义重大,且意义不局限于永泰,可以延伸讨论更多与中国史、全球史有关的话题。
调研团队围绕永泰文书开展田野调查。黄淑贞 摄
下一阶段,永泰县将继续联合哈佛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院所,深入各乡镇、村居,全面挖掘永泰历史文书资源,对历史文书进行修复、扫描和编研利用。同时,争取上级档案部门支持,积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进一步扩大历史文书保护成果的影响力。(记者 叶欣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