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弘扬苏区好传统 俯下身子促发展
东南网8月1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戴敏 通讯员 温连光 林斯乾)连日来,位于龙岩市武平县的闽鸿顺专用车生产车间内,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作业,赶制一批新的订单。此前,该企业曾因电力线路架设、资金周转问题,面临推迟投产的困境。
“生产情况怎么样?还需要协调解决哪些问题?”挂钩干部问得仔细。“目前企业生产已基本进入正轨,多亏你们沟通协调电力线路架设以及惠企政策兑现,让项目提前一个多月投产。”企业负责人曾新富答得坦诚。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恰逢毛泽东同志才溪乡调查9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下基层”35周年。
闽西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龙岩市自觉传承弘扬才溪乡调查、“四下基层”等优良传统,以新时代“苏区干部好作风”直面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推动干部身入心入基层一线,为加快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添油助力。
赓续红色好传统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闽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闽西苏区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模范实践了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了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1930年到1933年,毛泽东三次到才溪调查研究后写成的《才溪乡调查》一文,充分展示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才溪乡调查》树立了共产党人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因此,从调查研究历史进程、经典调查研究文献中汲取理论和实践经验,是龙岩做好调查研究的最大优势所在。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距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不远处,一座苏式建筑巍然屹立,这便是著名的光荣亭。亭前,一众参观者正聆听讲解员讲述才溪革命光荣史。耀眼的阳光把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光荣亭”三个字映得熠熠生辉。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汇。
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需要实际行动,重点要落实在“做”上。
“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眼下,龙岩迎来了中央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央支持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历史机遇。
龙岩抢抓中央国家机关和央企对口支援龙岩市的重大机遇,积极“上省赴京”开展对接。今年3月,龙岩与对口中央国家机关和央企签约项目11个,总投资168.5亿元。
老区湾区心手相牵。今年2月,龙岩市党政代表团赴广州签署《广州市龙岩市对口合作框架协议》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3个子协议,明确红色文化教育、基础设施、产业和园区等10个重点合作领域。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龙岩提出发挥红色、绿色、古色、特色等四大优势,重点打好革命老区牌、绿色生态牌、特色产业牌、对外开放牌、大爱龙岩牌五张牌,全力以赴推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千名干部挂千企
翻开《才溪乡调查》,可以找到毛泽东当年在调研中最关心的问题便是“经济生活”,这也是文中篇幅最长的部分。在当年艰苦卓绝的革命环境下,尚能找到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经济建设的必要性。而今,这里经济社会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龙岩市委提出,老区发展根本要靠“自身骨头长肉”,要坚定不移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新春伊始,当地即拉开2023年重点项目攻坚战役序幕,实施“十百千”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总投资624.3亿元的十大重点工程,重点攻坚总投资1911.5亿元的100个重大项目,统筹推进总投资6322.8亿元的110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
产业要发展,企业是关键。龙岩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要求,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 服务企业促发展”行动,围绕构建“5+N”现代产业体系,突出“2+4”工业产业发展,市县各级各部门1015名领导干部挂钩联系1500家重点企业,市领导带头走访企业、解决问题。
在武平,每月10日开展“党企新时空 政企直通车”企业服务日活动,各部门深入企业,提供“一对一”帮扶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包”;在漳平,当地建立“暖新蜂巢”党群服务中心,推出政务咨询、司机之家等贴心服务;在连城,打造“红领莲商”党建品牌,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产业集聚、资金链条、物流整合、人才孵化等一系列难题……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龙岩市县区各级各部门千名领导干部共对1500家重点企业开展常态化挂钩帮扶,累计开展帮扶4250人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633个。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和一件件实事的办成,提升了企业的活力和信心。上半年,龙岩重点项目攻坚战役“十百千”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64.5%、67.4%、65.36%,成功实现“双过半”。
乡村振兴迈新步
1933年,才溪乡因在乡苏维埃选举、扩大红军及发展经济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被誉为“第一个模范区”。今天,乡村振兴的火热场景在闽西大地随处可见。
初秋时节,龙岩市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的上杭县红古田片区,古田会议会址、梅花山虎园等地人头攒动,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在这里游玩避暑,感受当地红绿辉映的乡村振兴图景。
龙岩发挥“四下基层”等优良传统,巩固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格局,全市26940名挂钩干部每季度入户帮扶脱贫户,66个市直部门挂钩联系脱贫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619名、科技特派员305名,选聘1830名村级乡村振兴协理员,确保帮扶政策最后一公里有专人落实。
从乡镇到村居,龙岩按照串点连线成片、片区化打造的思路,分类打造一批有特色、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样板,上杭红古田片区、永定“土楼十里长廊”片区、连城环冠豸山片区、武平环梁野山片区等已经成为全市乃至全省乡村振兴样板。
据了解,今年,龙岩乡村振兴试点示范计划实施项目802个,年度计划投资10.63亿元,截至6月底,累计完成投资8.1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6.68%;当地还大力推进“串点连线成片”,在现有35条示范线路的基础上,提升12条精品示范线路,推动乡村振兴精品线路整体建设。
“大爱龙岩”暖心人
日前,龙岩市新罗区精障人士康复实践基地在龙岩市第三医院揭牌。该基地旨在让精障人士在住院康复的同时,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争取实现就业,减轻家庭负担。
持续关心关注关爱特殊人群,这是龙岩持续打好“大爱龙岩”牌的生动缩影。
斗转星移,不变的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龙岩市委把“大爱龙岩”作为重点打好的五张牌之一,不断提升老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去年10月以来,在龙岩市委主要领导推动下,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闽西7个县(市、区)和民政、教育、卫健、残联等29个部门参与,以群众最关注、最期盼的教育、医疗品质提升为重点,深入实施爱心敬老、爱心护蕾、爱心助残、爱心就医、爱心扶弱、爱心济困等六大专项提升行动,着力办好各类民生实事,不断汇聚各方力量关心关爱“一老一小、一病一残、一弱一困”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大爱龙岩”品牌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据了解,“大爱龙岩”新时代精神文明品牌建设活动开展以来,龙岩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2万余场,39.8万人次参与其中,服务时长达1784万小时,服务294.8万人次;举办线上线下各类爱心募捐活动,累计筹得善款1180多万元。“大爱龙岩”还走出龙岩,为昌都边坝藏民捐赠价值180万元的爱心物资。
今年来,龙岩已累计为1368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923万元,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36亿元救助5.8万人、特困供养资金6580.3万元救助8645人、临时救助资金1087.5万元救助6952人次……大爱汇聚,让革命老区更温暖。
步入新时代,良好的作风传承至今。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脍炙人口的客家山歌穿越90年风雨,从历史唱到了现实。
为把干部向一线引导,龙岩树立“实干实效、奖惩分明”的用人导向,深化一线考核,设立重点项目攻坚特别贡献奖、招商引资特别贡献奖,进一步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为全力以赴推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龙岩篇章凝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