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社会力量引导居民出资 福州老旧小区改造走出新路
福州力争年内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共建基金在四城区全面落地,引导各县区结合自身情况,推出适合所在区特点、符合居民要求的共建基金筹集和使用模式。这是近日记者在福州老旧小区改造和长效管理等会议上获悉的。
近年来,通过创新制度平台、完善工作方法,福州在老旧小区改造、长效管理、完整社区建设上亮点频出,走出了一条新路。今年,福州在引入社会力量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引导居民出资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被住建部作为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经验做法,进行全国推广。
老小区蝶变 开心!
这几天,傍晚到楼下的中心花园里散步,成了杨桥西路碧水源小区居民陈玉斌的新习惯:“现在改造好了,绿化漂亮,路面平整,雨后也不积水。看着舒心,住着也安心。”
经过精心改造,这个建成于2000年的小区,于近日完成了蝶变:雨污管网分流完成改造,缆线全面下地,部分未硬化的路面得到了改造提升,新铺设的透水砖有效解决了排水问题,公共视频和公共照明灯具也配备齐全……
近年来,在福州主城区的众多老旧小区,类似的“华丽转身”都在上演。在改造各小区内部设施、景观的同时,建设部门还结合实际,拆除打通相邻封闭小区围墙,拓展公共活动空间。提升小区周边道路沿线景观、挖掘区域文化,点线相连形成特色街区,并增设便民设施、提升功能配套、引导智慧管理。
“2022年,鼓楼区已实施了230个老旧小区改造。今年,我们计划实施171个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实现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应改尽改。”鼓楼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养老钱”共管 放心!
除了硬件上的改造提升,在动员居民参与、探索长效管理机制上,福州同样妙招频出。
位于华大街道的省商务厅宿舍小区,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这里没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小区的“生命力”该如何更加长久?
“小区每户按每平方米5元来算,平均每户交500元,这笔钱取之于业主,用之于小区,就像小区的‘养老钱’!”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林卫国说。
林卫国提到的这笔钱,是鼓楼区在全省率先探索设立的老旧小区共建基金。它由业主交存或通过其他途径依法筹集资金,专项用于老旧小区党建、硬件维护、民生事项等公共事务支出。
鼓楼区房管局党组成员陈俊锋说,老旧小区实施改造前,按房屋面积每平方米最低5元标准,由小区全体业主一次性交存共建基金,资金使用、收益管理公开透明、接受小区业主监督。
目前,鼓楼2022年改造的230个小区已完成老旧小区共建基金收缴,并统一存入家在鼓楼小区事务服务中心开设的各小区专户。“共建基金的设立,能有效保证改造工程质保期满后,继续对小区公共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形成改造模式的良性发展。”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福州将在其他城区大力推动居民筹资形式的小区共建基金的收缴,以此为抓手,推动老旧小区长效管理。
好社区共建 舒心!
入暑以来,凤湖新城二区一楼的“凤湖乐享邻里中心”分外热闹。在这里,聊家常、看书报、乐健身已经成为老年居民的生活常态。“吃饭有长者食堂,学习有长者学堂,医疗服务免费,闲暇时还可以打打乒乓球,真是太幸福了!”25日,刚上完一节扇子舞课的居民黄建茹依姆高兴地对记者说。
走在小区里,社区综合服务站、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综合超市等配套一应俱全,环境优美宜居、物管全面覆盖,“15分钟居家生活圈”的便利触手可及。近日,凤湖社区成功入选国家住建部等7部门公布的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社区,也是全省5个入选社区之一。
“我们依托党建联盟,突出便民、智能双引擎,完善便民设施,提升行政服务,依托物联感知设备,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凤湖社区党委书记张蕾说,专家学者、热心群众、法务工作者等多方社会基层治理力量的融合、联动,让社区真正实现共商、共建、共享。
此外,依托智慧社区平台,在房管部门等指导下,社区还建设了智能安防管理分析和智慧物业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小区的数字化、智能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和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总结凤湖完整社区建设的经验、做法,力争在全市其他有条件的社区、小区进行推广,让更多群众享有更优质、温馨的居住环境。”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短评
让家园常住常新
有辞
近日,老旧小区改造和长效管理等会议在福州召开。经过实践检验,一些先进经验脱颖而出,将在全市范围内有序推广。
在多年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工作中,福州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显著成效。后续的改造工作,应继续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并结合各小区实际情况与居民需要,一区一策制定方案,打造精品工程,展示“福州速度”,体现“福州温度”,以完善的配套功能和优美的环境让群众满意。
老旧小区的长治久安,离不开全体小区居民的共同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要修好硬件的“面子”,更要提升“软件”的里子,推动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融合共进,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基层自治,养成文明习惯,提升文明意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风物长宜放眼量。提升改造,只能换来一时的改头换面,长期的维护和管理才是慢功夫。若是疏于照管,再新的小区也终不免破败之虞。相反,即使小区年岁再长,只要每位居民自觉热爱共同家园,保护社区环境,积极参与共建共治业务,与社区、物业共同开展修缮工作,小区也可“历久弥新”,成为我们割舍不下的温暖家园。(记者 胡一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