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火了!福州“越夜越精彩”的经营密码是什么?
打开社交媒体,从老牌夜市师大学生街,到顶流光明港、“潮溜街”夜市,再到不久前刚开业的蔚蓝星光夜市,各种盘点攻略令人眼花缭乱;走在街上,龙虾杯杯面、印尼沙嗲烤肉、老福州豆芽煎饼……一个个小推车散发着香气,勾勒出城市生机勃勃的烟火气。
这个夏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夜市无不展示着一个事实,夜市火了。然而热闹的消费场景背后,扎堆、隐患多、割韭菜等质疑声不断。烈火烹油的夜市经济现状是否能够摆脱昙花一现的“魔咒”,向常青经济转变?近日,记者走访主城区多家夜市,寻找福州夜间经济的经营密码。
夜市摊主烤制美食。记者 陈暖摄
火热
夜市消费异军突起
“光明港夜市兼具老夜市的烟火气和新夜市的管理,值得一去;‘潮溜街’很规范很干净,摊主都有健康证,吃得安心;义洲‘福见夜市’就在地铁口,交通方便、小吃很多;学生街是老牌夜市、童年回忆;永嘉天地夜市物美价廉……”
作为资深“吃货”,市民黄双乐对福州的夜市如数家珍:“不仅能一次性吃到很多小吃,还可以感受城市的烟火气息,很适合约上亲朋好友享受美食。”
夜市,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载体,市民休闲娱乐的美好调剂。眼下,夜市正成为福州最热门的消费场景之一。
在光明港,一段长约1公里,横跨台江、晋安两区的路段,“塞”进了2家网红夜市、约300个摊位,吸引着来自全市乃至周边省市的游客前来打卡。
西边,老网红“光明港夜市”里,数米宽的步行道上,一台台灯带缠绕的推车面对面排开,带来“左右夹击”的美食轰炸;东边,新流量“潮溜街”夜市里,各色小吃一字排开,琳琅满目的食物令人垂涎。
“一晚上的营业额能有四五千元。”炎炎夏日,清爽可口的冷饮很受消费者青睐。“潮溜街”上,名为茶山屋的小摊主打各种花茶饮品,一杯13元的香柠茉莉最受欢迎。“实体饮品竞争太大了,我们想着干脆来摆摊,成本也低一些。”摊主徐青一边忙着为排队的顾客下单,一边告诉记者,“这边人流很稳定,放暑假了每天生意都不错。”
“目前我们一共有109个食品摊位,5月1日开业以来,单日最高人流量超过5万,不说大话,营业额最高的摊位一晚上就能破万。”“潮溜街”夜市负责人陈晖给记者算了笔账,除去每月1000元的摊位费、350元的水电管理和营业额抽点等费用,“60%的摊主可以实现月入过万元。”
夏夜晚风、美味小吃,夜市里璀璨的霓虹灯引来游客,也吸引着跃跃欲试的创客。
“我在福清有实体面包店和工厂,想趁着夜市热在福州推广一下品牌。”一家面包摊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她的产品已入驻台江区的义洲“福见夜市”、鼓楼区的达明美食街和仓山区的师大学生街等多家夜市,“目前效果很不错。”
就读于阳光学院的学生陈雨桐则与朋友在“闽江之心”青年广场对面的夜市上经营着一家主题饮品摊位:“想趁着暑假练手,积累一些人脉和经验。”
夜市经济的蹿红,同样带动了夜市的数量增长。一名夜市负责人告诉记者,已经有1000多个摊主联系他报名排队入场。
“福见夜市”吸引游客前来打卡。记者 陈暖摄
酸涩
夜市热背后的经营难
“生意很不错,‘闽江之心’的人流量很高,一晚上能卖100多份。”晚上9点半,正对着“闽江之心”青年广场,标牌明亮鲜艳的推车整齐排列,接连不断的订单让甘蔗冰摊主小宋忙个不停。数步之遥,另一名摊主却已经收好食材和设备,伸手将灯牌熄灭:“没什么生意,准备回家了。”
一边是火爆的人气,一边是黯然的离场。“冰火两重”的场景,或许反映着夜市市场眼下的境遇。
“内卷太厉害了。”聊起现在的夜市,台江区义洲“福见夜市”的管理人员张冰连说了好几个卷,产品卷、数量卷、市场卷。“现在有人说想做夜市我都劝他再考虑一下。”
“很多爆款产品卖的是‘首家’,技术门槛说高也不高,今天火了,明天就被人学走。”陈晖也告诉记者,“潮溜街”夜市里曾经的“销冠”产品“龙虾杯杯面”推出不过一个月,便已被复制进其他夜市,销量大打折扣。
“我们能限制自己市场里的产品不重复,但限制不了别的夜市。”他坦言,夜市产品的同质化在某种程度上难以避免,只能不断引进新产品。
“夜市数量多了,大家很快会失去新鲜感。”另一名夜市的经营者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该夜市的总体营业额对比巅峰时期几乎“腰斩”,“接下来几个月对新老夜市来说都是挑战。”
夜市的经营不仅需要突破同质化的难题,还要面对来自价格和安全等多重质疑。
“我家以前就住宁化,小时候经常和外婆一起逛夜市,看到这里又恢复从前的烟火气很感动。”怀着追寻童年记忆的愿望,市民林孔鑫约上朋友走进义洲“福见夜市”,顺着约800米的夜市一路走、一路吃。然而找寻童年味道的同时,林孔鑫也产生了疑问:“以前没觉得我的童年味道这么贵啊?”
事实上,这并不是个别消费者的感受。“对面蜜雪冰城只要4元,夜市饮品竞争力何在”“明明都是小摊,租金低、成本低,怎么价格都比得上实体店了”……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不少消费者提出疑问。
对此,不少夜市经营者与摊主觉得“有口难言”。
“大家都觉得便宜就是夜市的自带标签,但夜市经济并不等同过去的地摊经济。”郑冰表示,“以前的地摊原料不清、卫生不明、安全不定,低廉的价格背后藏着很多隐患。但现在的夜市,环境上要雇佣保洁员保障干净卫生,食材要注意购买渠道保证安全可溯,用电要专门拉线、煤气要定期质检,经营者也要配备健康证等资质,再加上个体摊主出品量有限无法批量生产,摊主的单价成本并不低。”
“月入过万听着不错,但两口子都在这,扣掉成本也就赚个工资底。”从“见缝插针”的“野摊”到如今入驻固定摊位,一名摊主告诉记者,“我也不会别的,只算混口饭吃。”
多元
夜市管理的新尝试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这是让每个城市对夜市“又爱又恨”的症结所在。就在不久前,部分夜市出现的车辆违法占道、油烟扰民、垃圾随意丢弃等问题让不少市民十分闹心。
一面是城市烟火的澎湃活力,一面是市民忧心的文明乱象。小小的夜市摊位里,藏着大大的管理难题。
“点燃城市烟火气,离不开对每一个‘城市微细胞’的精心呵护。”在台江区公安分局鳌峰派出所教导员张世清看来,新模式下的城市烟火气,需要更加多元创新的管理方法。
“酒类不能卖、油烟大的不能卖、大排档不能卖。”为了保证卫生环境,“潮溜街”夜市试图从源头切断“脏乱差”隐患。
每个摊位配置的垃圾桶、步行通道里每隔几米整齐摆放的垃圾桶、从下午6时到凌晨12时不断巡逻忙碌的保洁与安保人员……一尘不染的地面、整齐明亮的台面,让干净成为繁忙夜市里亮眼的关键词。
“从卫生环境、食材选购到支付方式,都有统一的管理。我们就是按照运营实体商场的理念来管理这条夜市的。”陈晖说。
“我住仓山,家里有老人小孩,担心食物安全又想尝鲜的话我都是带他们来‘潮溜街’,这个卫生条件在夜市里也算独一份。”良好的环境,让不少像蒋女士一样的市民愿意跨越半个城区来此消费。
“我们街道的居民一直都有夜市消费的习惯,以前王庄夜市的大排档和宵夜都很有市场。”晋安区象园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结合城市形象打造浓厚的夜市氛围,如今通过专业团队统一管理、社区街道与各部门联动监管的方式,让夜市在点燃城市烟火气的同时,也能做好各种卫生、安全保障。
上面是摊主姓名、经营内容等经营卡,下方是健康检查合格证,义洲“福见夜市”里,每一辆明亮的推车前都挂着一张显眼的“身份证”。顺着灯火通明的道路前进,夜市管理中心的招牌引人注意。
“每天晚上都有人在这里值守。我们夜市是‘青年人才创业集市’,有很多创业的年轻人,需要更多指导。”义洲“福见夜市”的管理人员郑冰比起老板,更像班主任,既要向摊主推荐合适的售卖品类,又要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经营习惯。“既有夜市消费底蕴、又紧邻地铁站、宝龙万象等人流聚集区,这里的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人留住,打造具有标志性的城市夜市符号。”
“潮溜街”网红夜市。记者陈暖摄
未来
培育“夜福州”消费场景
尽管不少市民质疑夜市数量会不会太多,但对家住融信大卫城的居民陈怡来说,开在小区楼下的蔚蓝星光夜市依然很有吸引力。
“附近超市餐厅不太多,现在家门口多了个夜市,晚上遛弯吃饭都热闹很多。”晚上9点多,陈怡特地下楼买了一份冰饭当宵夜,“累了就奖励自己一个小吃,也不用跑大半个福州去其他地方,也是一种‘小确幸’。”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对于大部分市民与游客而言,夜市里除了有形的商品之外,更寄托着独特的城市体验。
踩着满地落叶,晚风吹拂和树影摇曳中,晚上6点,梦山路夜市如约开摊。
相较其他烟火味十足的夜市,这里略显安静。国潮物品、文玩古物、绿植盆栽、文创产品等文艺范十足的商品占比近半。结合大梦书屋、西湖公园等文化场景因地制宜打造的梦山路夜市,在眼下竞争激烈的夜市里独树一帜。
一张张小小的摊位,一方面,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寄托着“吃喝玩乐”的烟火人情;另一方面,也是充满街区、地方特色的城市名片,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氛围。
“一边是书香,一边是各种文创产品,这个氛围太惬意从容了,和其他的夜市都不一样。很符合我对福州的印象。”趁着暑假从广西南宁来旅游的学生余丹点赞道。
据了解,为进一步繁荣福州夜色经济,福州市已经通过增加内涵、扩大规模、增强特色、区域辐射、扩大影响等方式,初步推动形成了一批时尚品质商圈型、文旅夜市融合型、便民利民服务型的夜色经济业态。2020年,全市15个市级夜色经济体验示范街区开街,努力构建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此后,各区市夜市数量不断增长,群众夜间生活更加丰富、城市活力进一步提升。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福州市将持续培育形成“夜福州”社区消费场景,推进夜间旅游、美食、文化、体育、演艺、商业等多业态深度融合,丰富夜游、夜读、夜秀、夜展、夜演、夜购、夜宴、夜娱等多元化消费场景,将“夜福州、幸福城”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夜色经济品牌。
事实上,在越来越多夜市趋向同质化的情况下,文化主题与街区气质正成为夜市打出名片的重要方式。“夜间经济已经成为城市生活文化的重要窗口,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成都的春熙路都是当地的亮丽名片。”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教授郑云坚认为,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氛围,如何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元素,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消费体验,并使之成为符合福州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与定位新的亮丽名片,是让城市持续焕发活力的重要内容。
记者手记
对一座城市而言,“烟火气”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夜市作为独特的消费场景,正是其中最接地气、最生动的载体。
夜市既能够为市民带来便捷、多元的饮食体验,延伸出游乐、文化等更加丰富的功能满足大家的休闲娱乐需求;又能够带动更多创就业机会与消费,激发城市活力,展示出城市独特的文化气息和内涵气质。
部分市民对于眼下“四处开花”的夜市能否长久发展的疑问,正体现了大家对于夜市更好融入居民生活,成为让市民和游客能游在其中、乐在其中、美在其中的城市名片的美好愿望。
想让这种消费场景发展为独特的城市名片,需要更多来自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热潮过后,如何留住消费者,或许是大多数夜市要面对的难题。
一方面,产品质量始终是说一不二的“硬通货”,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当下,经营者们或许需要更加关注产品的品质与新品类的创新,做出自己的品牌与特色,同其他产品区分开。
另一方面,更多的夜市数量也意味着更多的管理需求,如何让“烟火气”与“文明味”长久和谐共融,需要监管部门、属地社区、经营平台的共同合作。只有靠前思考,联合多方力量,从规划阶段考虑长期经营的日常实践,常态化做好卫生、安全、服务等多种管理内容,才能保障夜市环境,打造良好的城市夜市品牌。
期待夜市烟火“生生不息”,居民生活“有滋有味”,城市活力澎湃奔涌。(记者 吴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