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过半,福州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成绩亮眼
进入7月,“十四五”规划已过半程。
回顾过去两年半,福州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五大工程”,农村一二三产加快融合,特色现代农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
“期中考”成绩单显示: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持续稳居全省首位,两项指标年增幅均达4.3%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连续两年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首位”的背后,福州在新阶段、新赛道上走出不一样的轨迹。
【前半程】
发展势头强劲
熊宏娇制图
田间地头气象新
年初以来,福州农业领域出现新变化:绿色低碳生产导向更明显;新经济、新业态方兴未艾,成为农村新兴支撑力量;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步子迈得更大。
今年5月,全省首个水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碳汇VCS项目落地永泰县丹云乡,一幢幢现代化鸭舍厂房经自动化上料、供水,规模化生产新鲜鸭蛋,产出的鸭粪则变废为宝,通过科学的粪污资源化利用进行减排增效、“卖碳”赚钱。
不仅是生产端,销售端也在谋求突破。
一根网线、一部手机,“李干妹”张春容的“直播经济”风生水起,半年销量2万多单。新常态下,农村电商主播正成为创业新生力量。两年来,福州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20年的187.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92.2亿元,年均增长超10%。
电商进村,特产出山,节庆、展会“添柴加薪”。借助渔博会、菌博会、茶交会等专业展会,以及一都枇杷节等近20场特色节庆活动,“福字号”农特产品开启出圈之旅,畅销全国。
不仅是“出村进城”,福州农业“走出去”的步伐也不断加快。
福州茉莉花茶进驻外国豪华餐厅、奢侈品专卖店。在巴黎米其林三星餐厅,单杯福州茉莉花茶售价28欧元。凭借“福州茶”,春伦法国分公司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人民币。
而在美国的超市货架、餐馆后厨,工作人员等待着来自马尾的冷冻“佛跳墙”。海文铭利用速冻技术、现代化工艺进行标准化生产,近50万份佛跳墙“跳”出国门,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地。
紧跟开放脚步,越来越多的福州农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海丝”与RCEP有关成员国合作战略,拓展国际销路,全市29家农产品(不含水产)出口贸易企业农产品出口额达9.2亿美元。
琅岐粮食蔬菜轮作区。记者 林双伟 摄
【后半程】
打出发展“组合拳”
棋至中局,瞄准机遇、精准落子,不但能“承上”,还能“启下”。牢牢把握这一关键期,福州正以“五大工程”为重要抓手,打出发展“组合拳”、培育壮大新动能,扎实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全市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厘清“非粮化”,复耕撂荒地,推行套种复种,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千方百计向土地要潜力;加快建设琅岐“菜篮子”基地、规模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确保到2025年,全市蔬菜产量达485万吨,让“米袋子”扎得实、“菜篮子”拎得稳。
紧紧依靠科技,新阶段迈出新步伐。
围绕“农业芯”,福州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省级种业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创新领军企业,打造辐射全省、面向全国的“种业硅谷”。
“数字”触角进一步向田间地头、深远海延伸。全市推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卫星遥感等信息化技术应用,力争2025年新增国家数字农业建设项目1项以上、新建省级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5个。
打造全产业链企业集群
从“单兵突进”转为“集群发展”。“十四五”伊始,福州借鉴工业园区建设标准,重塑传统农业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园)、一县多园”梯次发展格局。
后半程,福州将继续深化园区建设、全产业链运作,扶优做强34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相互融合,打造产加销服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
展望未来,福州迈向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记者 蓝瑜萍 通讯员 郑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