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把自然禀赋劣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
27日,走进位于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的福建三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培室内工人们正认真地进行多肉种苗的培育和筛选。“公司采取育苗、种植、销售一体化经营,目前,大棚种植种苗80万棵,车间储备种苗100多万棵,已销售100多万棵种苗。”三杉生物科技负责人陈寿强说。
科技赋能多肉产业是周宁特色花卉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为加快乡村振兴,山城周宁立足当地实际,强化技术等要素保障,着力发展“一朵花”经济。如今,宁德花卉产业芳香渐浓,向山兰园、馨慧兰园艺等28家花卉种苗企业落地,晚香玉、杜鹃等鲜花惊艳绽放,种植总面积超过5000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近3亿元,带动近千人通过流转土地、基地务工、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作为福建省海拔最高的县城,周宁资源环境独特。“过去,周宁农业更多受制于山区地理条件局限。如今转变发展思路后,制约农业效益的高山正在变成特色农业发展的靠山。”周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郑仙绍说。
为做足“高山”“高优”产业文章,周宁县研究出台《关于印发促进高山马铃薯、茶叶、冷凉花卉和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相应产业扶持措施,深耕“3+N”特色产业,培育涉农经营主体上千家。
万物吐翠,新茶飘香。在周宁县玛坑乡首章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社员们正抢抓时间调试生产设备、检修线路、清洁厂区,为春茶生产加工做足准备。
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首章村积极盘活资源,打造茶产业基地、建设茶叶加工厂、培育茶叶品牌,切实让茶叶变“金叶”,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6万元。
按照“3+N”产业布局,周宁因地制宜打造高山冷凉花卉、高山云雾茶、高山马铃薯、高山晚熟葡萄等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大力探索发展立体经济。同时,加快一产“接二连三”,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纯池镇豪阳村开展晚熟葡萄种植,从最开始的50多亩到家家户户种植,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村”;礼门乡菊美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近百亩,轮种玉米、青椒、花菜等,带动党员群众100多户发展蔬菜产业;李墩镇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种植高山蜜薯1500亩,直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3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截至目前,周宁县拥有茶园10.7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0.2亿元;高山蔬菜种植面积约3.86万亩,产值2.05亿元;水果种植面积1.69万亩,产值1.35亿元。
在此基础上,周宁县依托中华鲟保种中心、大花蕙兰、金线莲及高山特色花卉现代生态科技示范园等优质项目,设立“金种子”保种和孵化培育中心,在新品种、新技术、新市场上攻关突破。同时,深化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建成电商产业园,吸引16家电商企业入驻,让各色农特产品加速“下山”。
“这是一根独版的矮树型,品种很少见……”走进周宁县泗桥乡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天蓝蓝花卉企业负责人王永光和主播相互协作,在抖音直播间热情推销周宁高山杜鹃。“叮叮”声不时响起,不一会儿工夫,就有好多客户下单。
“产品触网,从销量到利润各方面都出现提升,还打响了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王永光说,目前,自己已进行上千场直播,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周宁推出“周宁有鲤”区域公共品牌,健全“三品一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名特优新”品牌价值体系,以“生态”标签为周宁优质农产品赋能增值,助力“山里货”跨出小循环、涌入大市场。
“通过‘周宁有鲤’公共品牌为农产品‘背书’,平均溢价可达20%。”周宁有鲤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晓敏说,“周宁有鲤”已开发农特产品及包装设计40余款。
2022年,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17.29亿元,同比增长5.92%,增幅居宁德市第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农业农村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进一步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争取更多农业产业项目落地见效,让周宁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郑仙绍说。(本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郑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