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11265人!厦门持证社工十年增长十倍

2023-03-14 21:45:36 来源:翁华鸿 徐景明

厦门日报讯(记者 翁华鸿 徐景明)什么是社工?平时都做些什么?社工们说过许多不同的答案:用专业所学的知识帮助弱势群体,如空巢留守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要会做策划,还要会唱些歌,堪称“多面手”……

在厦门,这样的持证社工已有11265人,十年增长了10倍。全市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人数位居全国前列。他们活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治理、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新时代文明实践等诸多领域。

社工的关键词,是“关注、关爱、支持、解困”,他们直面困难,帮助他人,同时在“助人自助”中提升自我。这一群体是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这些年,政府一方面通过购买社工服务的政策,保障了他们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出台更多政策,助力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使得更多从业者将其作为一份终身职业。3月21日我们将迎来第17个国际社工日,本报记者走近这一群体,了解他们的情怀和成长历程。

【现状】创新“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 融入基层治理全领域

社会工作师黄德茹说自己是“上错花轿嫁对郎”:学生时代,她被调剂到这一专业,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社工。记得第一次实践时,遇到一位小朋友癫痫症发作,老社工及时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她仍记得“自己整个人的心和声音都在慌”。日子渐长,入户聊天、社区漫步、策划节日活动、资源链接沟通……许许多多的事在不知不觉间变得熟悉而简单。

社工日常多直面的是“人间疾苦”,每一次都需要竭尽所能。23岁的小许(化名),智力残疾三级,内向腼腆,不愿与外界沟通;另一方面,小许父亲年岁已高,家庭经济压力陡增。同安区同心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充当小许的“第一个陌生人”,鼓励他走向社会、成功就业。

另一位安叔叔(化名),父母、妻子、孩子相继离世,住所在台风中被毁,同安区同心社工服务中心多方协调,从房屋建设到装修入住均有援手。如今,安叔叔已组建新的家庭,也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

孤儿父母双亡,亲属无人愿意认养,社工出手协调,为孩子找到监护人;戒毒人员思想偏激,总觉得“被瞧不起”,社工耐心引导……

因情感细腻、善于沟通,社工以女性为主,不过,近年来,男社工越来越多——厦门市沁心泉社工服务中心的肖秀林,不仅是该中心唯一的男社工,还是一名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级社会工作师。

“社工的魅力在于,你能在别人的生命故事中看到更好的自己。”肖秀林说,他帮助过的很多服务对象,自身受益后积极参与到各类公益服务中来。不少受助者也从服务对象,成功转型为志愿者。

2021年,厦门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厦门市进一步发展社会工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方案》,要“推动社会工作有效参与‘近邻’党建、社会服务、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

从一组数字中能够观察到这一行业的发展轨迹:2012年,厦门取得社工职业资格的人数只有1030人。在政策激励和职业吸引下,目前厦门持证社工已达11265人,十年增长了10倍,占全省近1/3;全市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人数为21.22人,位居全国前列;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19家,专职社会工作者1648人。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在全国率先推广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模式,创新“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实现两者深度融合。

【成长】工作收入提高考证也有补贴 社工有了更多获得感

社工日常工作繁重、收入偏低,本科生入行月工资不过三四千元。对于一直坚守的人,他们大多会说,是一份情怀支撑着前行。

夏欢2014年8月入行,如今已是督导,但此前,她一度很迷茫,“社工流动性较大,几乎每隔半年就要带一拨新人,从头再教一遍。单个项目期限一般是一年一签,人员变动使得服务的逐年深入变得被动,假如项目成效不及预期,挫败感就愈加强烈,觉得自己很难成长。”她说。

去年,夏欢承接了困境儿童帮扶项目——与孩子们的亲密接触后,尤其是孩子们变得开朗并和她说“谢谢”时,她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同样有过迷茫的冯珊萍,曾是世界500强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获得过厦门市劳模、厦门市优秀调解员等荣誉。2015年,她考取了社会工作师,并于2021年转型到社工岗位,她的很多朋友对此都表示不能理解。

“每每近距离与服务对象在一起,通过倾听、疏导、抽丝剥茧的沟通,他们紧锁的眉头展开,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当听到他们自信地说:‘耶,原来我也可以做到’;当听说他们也去主动帮助别人时……这就是社工的助人自助吧!这种爱的传递与反哺,让我看见了人间的温暖,也看到了我的价值。”冯珊萍说。(注:“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最基本原则,社会工作者期望通过其帮助,使服务对象增强其独立性,而非增强其依赖性。)

不过,也要面对关乎生计的薪资问题。在社工行业,一些机构将职级分为社工、资深社工、助理督导、督导、督导主任等,收入最高的督导或督导主任,年薪约为10万元,一年需要带四五个项目;每多一个项目,每个月还能再增加两三百元收入。很多拥有研究生学历的社工,入行拿三四千元月工资,即使最后成了机构副总干事或总干事,月收入也只达到八九千元。

全市高级社工只有6人,李春艳就是其中之一。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她,作为“厦门市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厦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领军人才”“湖里区拔尖人才”。这两三年间,她每个月除了固定工资以外,还能额外领到4500元。

考证也有补贴,比如在厦门就业满5年且取得高级社会工作师证书的,可获得8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这份职业在越来越被社会认可的同时,薪资也在不断增长。当然,前提是你个人要足够努力。”李春艳说,社工职业生涯中纵使遇到不少困难,但她从来没有想过退缩,希望把这份职业当成事业干一辈子。

【探索】从工作实务到理论研究 让社工更好服务社会

一个“怕黑”的小男孩,要怎么引导他变得“阳光”?集美区读六年级的亮亮被家长责备时,会用力哭泣进而出现手抖、头晕等状况;时间久了,亮亮放学回家不敢上楼、睡觉要开灯、有时还会做噩梦,一定程度上影响他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在充分了解这一家庭的困难情况后,集美区和欣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经常陪伴亮亮回家,和他一起在楼梯处感受黑暗,将他觉得像是“两个眼睛”的“恐怖”摄像头,慢慢变成上楼梯的“守护者”。之后,社工送给亮亮一本以“宇宙”为主题的记事本,让他带着记事本尝试独自上楼。在不断鼓励下,亮亮说,上楼这一过程似乎没有那么可怕了。

亮亮的转变,仅仅是“社工力量”的一个小小释放。李春艳说:“社会工作,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比如,社工将各种惠民政策精准落实到需要帮助的家庭,分担生活的逆境、建立互帮互助组织,实现‘助人自助’。”

通过总结提炼,李春艳撰写的论文《分离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实务研究》,荣获2019年民政部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三等奖;她的《谁来拯救我的童年——受虐低保儿童的危机介入》,参评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组织的全国百优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案例,让社区社会救助工作实务跃然纸上。

今年1月,“2022全国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案例征集活动”入选名单正式发布,由同安区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湖里区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思明区手牵手社工服务中心、厦门弘爱医院报送的4个案例入选。

上述案例,注重社工实务,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比如,《“慢病生活经验多”疾痛叙事视角下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小组》,关注老龄化社会中慢性病比例高、患病时间早、带病生存期长等问题,探讨社区照护体系建立、提升服务对象自己与其家庭的应对能力、促进互助组织健康管理能力等目标。

厦门“社工力量”还向外辐射:在此前的对口帮扶工作中,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落地甘肃省临夏州,提升当地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水平。

【相关】出政策引英才 开发专业岗位

今年1月,厦门出台市级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选拔新办法,明确每两年选拔10名领军人才,每人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此前,在2017年,厦门就把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选拔、奖励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人才新政45条”。6年来,共有三批次、30名市级领军人才脱颖而出。

对入选全国社工领军人才给予10万元奖励,也是厦门首创。另外,对在厦就业满5年的高级社会工作师,给予8万元一次性奖励……

十年间发布53份引才育才政策、推广使用“厦门社工”专门徽章和宣传标识提升专业社会工作知晓度和凝聚力……社工人才强市建设仍在“进行时”:下一步,全市民政系统将重点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一老一小”服务等领域发挥作用,力争到2025年,中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3500人,专职社会工作者数量超过2000人。

【记者手记】用个性化服务 挖掘需求潜力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厦门社会工作走到了一个新阶段,也遇到了发展瓶颈——近年来,厦门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民办社工机构开展服务,而事业单位社工专技岗位人员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明显。

基层对政策的熟识度不高,服务关键领域突破难,也是现实问题。社工服务领域虽从民政逐步拓展到妇联、残联、团委、工会、司法、禁毒、信访等部门,但医院、学校等关键领域还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社工机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不稳定,造成生存困难。

此外,薪酬待遇低、职业晋升难、社会认同感低……种种原因叠加,导致社工人才队伍不够稳定,专职社工流动性较大。数据显示,厦门社工有1万多人,但高级社工师仅6人,差不多“万里挑一”。

如何破题?除了推出一揽子激励政策以外,有专家提出,要让全社会都认可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探索个人和家庭购买个性化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形成政府购买、社会捐赠、服务收费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格局,让社工更受人尊敬、更有获得感。

+1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