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培育2100亩“碳中和林” 可帮6300人实现“零排放”
3月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记者9日获悉,连江培育了2100亩“碳中和林”,力争本月底完成植树造林5万多亩,让“石头山”变“花果山”,让村民吃上“生态饭”。
告别“石头山”
迎来“花果山”
连日来,连江蓼沿乡等地群众纷纷走上山头植树,为家园增添绿色。
蓼沿乡朱公村东面的芹山面积近千亩。连日来,村民们一大早就扛着锄头、铁锹等,步行半个多小时来到山下,从车上卸下枫香、木荷等树苗,然后扛到山头上,挖坑、栽苗、培土,忙得不亦乐乎。
“3月是种树的好时节,大伙都在抓紧时间。每天在这里种树的有20多人,他们早上6点多就到山顶了,中午饭也在这里吃,忙到下午5点才回家。”朱公村村民孙伙佺说,为了保证成活率,他们选用的是带土球的容器苗,成活率达95%以上,无需浇水。目前,枫香和木荷的种植面积已有600多亩。
据蓼沿乡林业站站长冯立全介绍,蓼沿乡今年计划造林11244亩,现已种植木本油料林2000多亩、珍贵树种600多亩。
植树造林是当地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地处敖江流域的蓼沿乡以前是石板材大乡,山体曾“伤痕累累”。2016年起,蓼沿乡陆续关停石板材企业,复绿矿山,因地制宜种植巨菌草、脐橙、甘蔗等作物,打造“花果山”。经过多年发展,当地绿水青山重现,也实现了相关产业年产值超2000万元,带动500多名当地农民就业,让他们吃上“生态饭”。
据悉,连江县今年计划植树造林52240亩,力争本月底基本完成;森林抚育和封山育林计划在10月底完成。为了鼓励村民多种树,连江县级财政予以资金补助,其中人工造林900元/亩,管护3年(含当年抚育管护),一般森林抚育150元/亩,红树林抚育300元/亩。
种下“碳汇林”
助力“碳中和”
蓼沿乡还培育了连江首个碳中和林示范基地,面积达2100亩。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植树造林是达成“碳中和”目标的最经济的手段。冯立全介绍说,蓼沿乡碳中和林主要种植的是杉木,树龄3年至10年不等。
相关数据显示,每亩碳中和林可中和二氧化碳1吨至1.4吨,而每个成年人每年呼出0.33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每亩碳中和林可“中和”3个成年人1年呼出的二氧化碳,2100亩相当于可帮6300人实现“零排放”。(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吴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