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永安市:从“四好”走向“公路+”
永安文西线“四好”农村示范路
永安农村公路沿线港湾式客运站
东南网2月20日报道(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马丹凤 通讯员 魏兴谷 曹文军 文/图)曾经,落后的交通扼住了永安这个山区县级市发展农村经济的“咽喉”。2016年以来,永安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坚定“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农村交通而掉队”的目标,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运营体制机制。2017年,永安市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020年,永安市被确定为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
条条大道通农家
来往永安市青水畲族乡的汽车络绎不绝,化肥车开到田头,蔬菜车跑进城里,大巴和私家车带来了一拨又一拨游客……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畲乡古寨,靠着四通八达的路网,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活力。
永安多山,3000平方公里散落着228个建制村。道路,是这些村庄内联外达的“血管”。
东上线是洪田镇上石村的致富路。上石村靠近天台国家森林公园,碧水绕青山,但坡陡路窄弯多,路面状况复杂,客商游人望而却步。
2019年,洪田东坑经湍石至上石公路正式开通,沿线旅游景点串珠成链,周围百姓不仅出行更加便利,还吃上了“旅游饭”。这条路基宽7.5米、全长约12公里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改变了上石村“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燕西街道吉山片区也建好了环村公路。5公里长的“白改黑”道路,从上吉山村蜿蜒前行至吉山村,在绿水青山间串起一条乡村振兴精品线路。去年,吉山片区增加2家民宿、7家农家乐,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卖起了农副产品。
走出南龙铁路永安南站,新修建的永浆至上坪公路指示牌就在眼前。9米宽的车道,打破了“上坪不平,山路难行”的旧印象,打通了“上青槐”旅游线路,促进了九龙生态区、天斗山旅游区、天宝岩旅游区等景区消费,也点燃了沿线村民致富的希望。
变化背后是永安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决心。“四好农村路”建设早早被列入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截至目前,永安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2226公里,其中县乡道1079公里、村道1147公里,228个建制村道路100%硬化,农村“出行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建好还要运营好
所谓“四好农村路”,是指农村公路既要建好,也要管好、护好、运营好。
永安的农村公路颜值与内涵兼具。有看得到“美丽”的文西线,沿路山花野草烂漫,灌木乔木错落,公路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有看得到“绿色”的上坪公路,引入自发光道路指引系统,实现“零耗能”;有看得到“发展”的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将吉山片区、霞鹤村及贡川古镇3条精品观光带沿线6个村串珠成链,让乡村经营有了组合效应。
为了管好护好农村公路,永安市全面落实精细化养护,注重培育和强化基层养护力量;率先实施农村公路灾害保险和养护工程包,实现农村公路商业化保险和市场化、专业化运作;足额提供并不断增加地方财政养护配套资金;实施路长制,实现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分级管理,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三级路长体系,研发使用全国首款“四好农村路”管理APP“路掌通”,实现大数据在农村公路的管理运用,并在全省、全国推广。
为了运营好农村公路,永安市率先在全省山区开通村镇公交,采取“一村一策”,多种方式开通进村客车,全面实现建制村通客车。建成并推广全省首个“九站三中心”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带动农村物流商贸新业态,构建起市乡村三级物流网。在农村公路沿线,建设各具特色的农村公路服务区以及港湾式客运站,便利村民出行的同时,为自驾游提供服务,为乡村经营夯实基础。
“四好农村路”已成全国典范,但永安人仍在进取,做足“公路+”文章,拉高标杆。
因地制宜打造农村自然风景走廊,带动乡村旅游、商贸物流、农业开发,推动“绿水青山”美丽资源向“金山银山”经济效益转化;将农村公路串线连环,形成大生态旅游产业平台,依托上坪、青水、槐南三个乡镇紧密相连的地域优势,将九龙竹海、天斗百花岩、小梅溪民俗村落、畲乡民俗文化村群落、国家级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等自然生态和红色文化资源用路相连,穿过群山,优势互补。
去年,永安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支持作用,通过政银合作,探索出一条农村路网建设资金筹措新路子。农发行在我省的首个农村公路建设政策性贷款顺利落地永安,创新推出“福路贷”金融产品,贷款6000万元,为永安的“公路+”文章开拓更大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