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牌灯、斗花舞、拉线狮 连江特色非遗闹元宵
在连江唐代尚书张莹故里的丹阳镇坂顶村,点起了骨牌灯;在朱熹讲学地透堡镇馆读村,跳起了斗花舞;在拉线狮之乡潘渡镇仁山村,舞起了仁山拉线狮。为庆祝元宵佳节,连江多地举办了特色民俗活动,展示非遗项目。
仁山拉线狮表演。
2月4日晚,丹阳镇坂顶村文化宫广场,热闹非凡。村民点亮骨牌灯,跳起骨牌舞,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民俗活动,来倡导孝老爱亲的传统以及文明家风。”坂顶村党支部书记黄宏基介绍,骨牌灯源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唐代连江第一进士张莹的后人不断完善,将《二十四孝故事》融入骨牌灯演示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如今是连江县级非遗项目。
而在透堡镇馆读村,则有元宵当晚斗花的民俗表演。斗花是连江县级非遗项目,源自明代。据了解,斗花活动集烟花及音乐、舞蹈、武术等形式于一体,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和娱乐性。
5日是元宵节,在潘渡镇仁山村,省级非遗项目仁山拉线狮的惊艳表演,为游客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仁山拉线狮是一种集舞蹈、娱乐、体育于一体的民间传统项目,始于清雍正年间,已有数百年历史。与传统舞狮不同,仁山拉线狮不用钻入狮身中上下翻腾,而是用滑轮、钢丝拉线连接舞动狮子,通过艺人们的密切配合,让其控制狮子起舞腾跃。表演时,8公斤重的狮子在线控师的操作下随着鼓乐腾跃,同轿顶上的龙争夺灿烂夺目的龙珠。当狮子飞跃出来扑抢绣球时,突然喷出火焰形成一团火球,金光四射。
“在过去,仁山拉线狮的技巧只在亲族间通过口传心授来传承。”传承人赵名棋告诉记者,随着艺人的老去和离世,仁山拉线狮一度濒临失传。
为此,老艺人赵知德、赵唐德寻访村中老人,一点一点地恢复了这项民俗活动。后来,传承人对拉线狮的尺寸、结构、造型、材料以及表演形式进行了改良和完善,让狮型变大,增添了“双狮夺珠”等表演方式。
1992年,赵名棋的表演团队迎来福州舞台首秀——在南公园连演14天;2010年,仁山拉线狮又迎来国际大舞台——参加上海世博会福建表演周的表演,受到游客的一致好评。
如何让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呢?记者了解到,当地建成了仁山拉线狮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积极组建拉线狮团队,吸收爱好拉线狮的年轻人。每逢重要节假日及活动,仁山拉线狮还会在魁龙坊街区等各大舞台亮相。(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和金全 陈成志/文 连江融媒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