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脉动”——写在兴泉铁路开通运营之际
新华社福州12月30日电 题:老区新“脉动”——写在兴泉铁路开通运营之际
新华社记者周义
30日上午8时15分,伴随着响亮的汽笛声,T8010次列车从泉州火车站启程,穿越山河一路驶向江西兴国。经过5年建设,兴泉铁路正式开通运营,闽赣原中央苏区县铁路形成环线,4个老区县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
老区人民圆了“铁路梦”
兴泉铁路西起江西兴国,经赣南丘陵进入福建山区,穿越武夷、戴云山脉直抵泉州,是东南沿海城市通往中部地区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兴泉铁路建成开通后,起点兴国站西接京九线、东接杭深线,同时串联起浦梅、南龙等铁路,将赣州、闽西地区以及闽东腹地接入国家铁路网,大大方便民众出行。”东南沿海铁路福建公司泉州指挥部副指挥长胡建荣说。
兴泉铁路正线全长464公里,全线桥隧比高达87.05%,沿线山高谷深,地质构造复杂。
“兴泉铁路省界隧道横穿武夷山系的崇山峻岭,多处穿越断层破碎带、岩爆地带,施工组织难度极大。”兴泉铁路4标项目一分部项目经理刘国平说。
省界隧道的施工进展始终影响着兴泉铁路的整体进度,面对万难,铁路建设者们分4个作业面分头开挖掘进,对隧道控制爆破、分仓浇筑、带模注浆。
“因为涌水,工人经常冒着‘暴雨’作业。夏季高温时,有建设者一边抱冰块降温一边施工。全隧道施工历时596天,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项目总工韩大栋说,省界隧道比计划提前了10天贯通。
一洞贯东西、天堑变通途,固厚隧道、将军寨隧道、琴江特大桥……兴泉铁路的顺利开通,离不开一个又一个重难点工程的突破,也离不开众多铁路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老区人民终于圆了“铁路梦”!
老区融入“一带一路”
“我家离明溪站只有2公里,在家门口就可以坐上动车!”在福建明溪火车站崭新的站房外,居民曾锦贵感慨,“每次散步路过这里,看着车站一点点建起来,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总投资350亿元,设计时速160公里的兴泉铁路是一条区域客货共线铁路,服务闽、赣两省老区苏区是其核心使命之一。
“兴泉铁路让老区融入泉州、厦门‘一小时’经济圈、生活圈,成为连接福州、莆田等沿海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中铁建设集团兴泉铁路项目负责人周超说。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今年以来,泉州已开出多趟中欧班列,开辟了一条东南沿海城市货物出口的铁路快速通道。兴泉铁路开通运营后,沿线的茶叶、陶瓷、篾香等老区物产,将借助铁海联运走向世界,融入“一带一路”。
大田县是福建美人茶的核心产区,但因地处大山深处,物流慢、运输成本高,导致茶叶出山难、知名度低、价格上不去。兴泉铁路的开通,给当地特色产品的发展带来机遇。
“往南可以通过泉州港出口到东南亚,往北可以通过中欧班列等路网走向亚欧非大陆腹地。”大田县副县长廖正楼说,大田茶叶年外销量达到1.03万吨,销售收入近8亿元,兴泉铁路的开通运营将降低茶叶一半的运输成本。
“德化瓷”曾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畅销货。如今,德化陶瓷也将享受到铁路开通带来的发展红利。
“德化是中国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原材料的外购和产品的销售体量都很大。”德化国际陶瓷艺术城董事长陈茂林说,长期以来,德化县的主体交通功能始终由公路承担,这已经成为陶瓷出口发展的“瓶颈”。
“德化全县陶瓷企业3000多家,铁路货运将成为德化物流的有力补充,我们的陶瓷也能走得更远。”陈茂林说。
“红色名片”焕发光彩
从“蓝海”奔向“红土”,清流县红军标语遗址、宁化县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明溪县滴水岩红军战地医院旧址……飞驰的列车如同一条丝线,将闽赣地区一张张“红色名片”串联起来。
“兴泉铁路开通后,宁化县有了直达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延伸中西部腹地的便捷通道,能让更多人实地参观革命老区,感悟长征精神,让红色基因得以薪火相传的同时,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宁化县文旅局局长邱北苓说。
清流县林畲镇是存有红军标语遗址遗迹的乡镇之一。林畲镇镇长郑晓青告诉记者,随着兴泉铁路的开通,镇里将进一步整合红色人文、绿色生态、古色民俗等资源,带动林畲红色小镇的振兴与发展。
在清流火车站,细雨朦胧中的站房更显清丽雅致,铁轨随着连绵的山脉一直延伸向远方。
“3月份,已有多家旅行社主动前来对接。接下来,我们将加大红色旅游宣传推介,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清流县旅游发展中心四级主任科员田汝清说。
强劲的动力、蓬勃的活力、无限的潜力……一条振兴发展的铁路,将为沿线老区百姓开启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