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积极探索创新性教学模式 弘扬非遗文化
“小小的米粒,竟能黏接成一个个工艺品,好神奇。”近日,高楼米线手工技艺传承人刘国锐再次走进长乐区古槐中心小学,他的“新作”让孩子们啧啧称奇。近年来,长乐区积极探索创新性教学模式,让“非遗进校园”成为“非遗在校园”,让非遗文化在这片“海滨邹鲁”薪火相传。
高楼米线是长乐区的特色民间手工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种用米粒黏接成艺术品的技艺一直流传于古槐高楼陈氏一脉,约150年历史,曾一度失传,近年来被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陈国锐再度挖掘并传承。随着长乐区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高楼米线“另辟蹊径”,在校园里大放异彩。
“非遗进校园是对文化传承的担当,是对文化自信的增强,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长乐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长乐区积极将“福州高楼米线”“柏山岩青茶”等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引进课堂、融入生活,采取非遗传承人进课堂、非遗演出进校园、设立非遗课堂等多种形式,为促进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课堂,打开了另一番天地。
2018年,高楼米线进入古槐中心小学,就深受学生欢迎,刮起了“高楼米线风”。学校为传承人陈国锐建设工作坊,组织学生学习传承,由原先的平面制作到如今的立体制作,由简单的平面风景作品到稍有难度的立体水果、建筑作品制作,孩子们沉浸于这项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中,丰富了对非遗内涵的理解,树立了正确的艺术观。
与古槐中心小学不同,泮野中心小学聘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柏山岩青茶”传承人林建志,依托少年宫课程为学生讲授中国传统茶文化及茶艺等课程,每个月安排2节课,带领学生深入柏山岩青茶非遗基地开展研学。
发源于长乐区的祖地咏春拳,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祖地咏春拳目前正在吴航中心小学、首占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中开展研学。
“我们将传承非遗列为学校重点推进项目,挖掘非遗文化的内涵,以‘形成学校精神和文化’为最终目标,将非遗项目特色上升到学校文化特色。选取长乐非遗项目代表,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建立一批具有长乐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努力用非遗提振学生的精气神韵,用非遗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用非遗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长乐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余少林 见习记者 燕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