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千年石头“千年歌” 我在平潭听石头“唱歌”

2022-12-14 17:44:16 来源:东南网

平潭澳前镇68海里景区的奇岩怪石 福建日报记者 张永定 摄

平潭北港村的石头厝依山势而建,鳞次栉比,已成为平潭的“网红打卡”地标。福建日报记者 张永定 摄

东南网12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苏依婕 严顺龙 程枝文 王帅)东海之滨,风起浪涌,平潭岛如麒麟跃然海上。在这座岛上,石头是最鲜明的元素。

岛的东北端,连片石头厝改造而成的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内,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锛、石斧等在展厅里静静陈列,无声地诉说着千年文明。海风劲吹,遍布岛上、庇护一方的5万多座石头厝,既凝聚着海岛人的生存智慧,也成为如今平潭多元文创、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

往事越千年。从史前文明走来,平潭石头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持续“唱响”多元的“歌”。

千年石头“千年歌”

沿着花岗岩石板路,穿行于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所在的连片老石头厝中,屋里屋外皆是历史的印记。正是在此,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院长范雪春开启了考古事业“第二春”。

63岁的范雪春,从事史前考古研究已有30多年,跟无数文物打过交道。而他与平潭的“石头”结缘,还要从壳丘头新石器遗址的石器考古说起。

1958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时,考古人员就在平潭南垄村发现了壳丘头遗址。1985年,福建省博物馆(现福建博物院)首次对其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石器、陶器残片、骨器和贝器等,发现壳丘头遗址距今约6500~5500年,是福建沿海当时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2015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正欲进一步挖掘在地文化资源,为打造国际旅游岛做准备。时任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范雪春及其团队受邀到平潭进行考古调查。两年时间内,范雪春团队跑遍全岛,共发现27处史前遗址,时间从旧石器时代跨至青铜时代,距今大约3.5万年到3000年前。

“这不仅为福建沿海及岛屿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考古学年代序列及文化谱系,也为我们探讨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提供了重要研究素材。”关注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多年的范雪春很兴奋,他意识到,壳丘头文化与台湾大坌坑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可能证明平潭就是南岛语族从大陆走向岛屿的第一块踏板。

“有文化底蕴,旅游自然有生命力。”范雪春遂建议当地以南岛语族研究为中心,建设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为国际学术界搭建交流平台。

彼时,很多人尚不了解何为南岛语族。“这是一个使用南岛语系的族群,广泛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海岛上。”范雪春介绍,作为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语系之一,南岛语系有1200多种语言,使用人口近4亿人。在过去一个世纪,南岛语族的起源和扩散一直是太平洋考古学的重要课题。

在范雪春及多方努力下,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于2017年11月正式挂牌,成为国内首个国际性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2019年8月,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成立。从福建博物院退休的范雪春,被聘为院长。

“我们采用修旧如旧的保护方法,将龟山遗址所在地上攀村的32栋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石头厝改造为文物展厅、科研用房、文物修复室及考古基地服务用房等,还有不少高校在此成立考古实践基地。”研究院成立之际,范雪春一眼就相中了这片传统石头厝。如今,整日在此与石器等文物打交道,他觉得自己与历史的联结更紧密了。

上个月,一场关于“考古学视野下的海洋文明探索”的学术研讨会在漳州举行。范雪春在会上作了以“福建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为题的报告,与国内考古界50多名专家学者交流观点。

这并非范雪春第一次“走出去”。随着越来越多考古成果的发布,基地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被设为“海峡两岸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壳丘头考古遗址群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研究院参与的“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被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也随之而来。

如今,基地以“考古+文物保护+旅游”的形式,常态化开展各种学术交流、公众考古、文物进校园活动,成为对外交流的文化窗口。

来到研究院3年,台湾青年博士许桂荣的工作之一就是负责基地的讲解,接待外来参观者。他深切感受到,承载着千百年时光的石头,正持续沟通古今、连接中外。

“目前,壳丘头遗址群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为了让石器等文物‘开口说话’,讲好更多故事,平潭也正在推动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南岛语族博物馆建设。”许桂荣认为,随着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的深入,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认同、南太平洋国家间的南岛语族文化亲近感将持续增强。

君山石头“会唱歌”

在平潭岛最高峰君山东麓,背山面海的北港村,黛青色的石头厝依山势而建,鳞次栉比。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如今已是名声在外。

网红打卡点“石头会唱歌”艺术聚落,就坐落在主村道旁,由五栋石头厝组成,一有游客敲打院前摆放的七块石头,便流淌出动听的旋律。这里正是“80后”台湾青年林智远在大陆创业的起点。

2015年,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平潭片区刚挂牌成立,旅游业方兴未艾。一次偶然机会,林智远来到北港村,被古朴沧桑的石头厝、纯朴热情的村民深深吸引,便决定在此扎根。次年,他向村里租了几栋闲置的石头厝,带着团队开发民宿。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林智远得知,君山上的石头会“唱歌”。上山一看,果不其然。海风劲吹,石头便发出锣鼓般的声响。原来,这些“石锣石鼓”主要由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熔岩等组成,密度较大,含有多种矿物元素,因此在敲打时会发出有韵律的声音。

林智远心想,何不做一组天然的乐器,让游客们一睹“会唱歌”的石头?于是,他一趟趟上山,反复试音,挑选出10多块石头,逐一编号,组成一套“打击乐器”。

2016年夏天,在一曲石头打击乐《望春风》中,林智远团队打造的集民宿、文创、料理等元素于一体的艺术聚落“石头会唱歌”首次亮相。2017年华侨华人春节联欢晚会上,林智远团队以北港村石头为主要打击乐器,与琴、鼓共同奏出一曲由传统歌曲《茉莉花》和台湾经典歌曲《高山青》编制成的《茉莉高山青》,让“会唱歌的石头”进一步走向世界。

受“石头会唱歌”影响,越来越多两岸青年加入石头厝改造队伍中,以旧修旧,赋予石头厝新生命力。北港村一跃成为“文创村”,民宿业亦快速兴起。目前,全村拥有民宿100多家,培育了一批特色民宿品牌,年均游客量达四五十万人次。

石头厝,是住所、是民宿,但又不止于此。“我们希望通过民宿与文创,让平潭的石头有新生命,成为大家认识当地文化的载体。”在林智远看来,“石头会唱歌”是北港村的地方特色,也承载着台湾年轻人在大陆创业的故事。眼下,他正与当地国企合作,在村里打造一个展示基地,拟定点开展“石头会唱歌”打击乐表演、两岸文旅行业交流活动,让“石头歌”唱得更响、传得更远。

同样在北港村,“风中旅行”文创工坊里,由石头、钢筋巧妙组合而成的座椅,以鹅卵石为装饰的屏风……种种物件因石头有了新模样。

“除坐落于石头厝外,这里大部分装饰物都由海边捡来的材料手作而成,也充满平潭元素。”工作人员陈斌说,这是融合文创工坊、咖啡厅和舞台表演于一体的休闲空间,五湖四海的人因共同理念相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分享生活,交流思想。在这里,石头厝已成为一个生态社区的重要载体。

石头厝,是平潭居住文化的活化石。多年来,平潭着力保护、利用好这个“真宝贝”,做活石头厝文章,对全岛5.1万多座石头厝进行分级保护,已培育了600多家特色民宿,涉及50个特色乡村。

千面石头“千面歌”

由126个岛屿和700多块礁石组成的平潭,素有“千礁百岛”之称。台湾海峡强劲的“穿堂风”,加之海浪终年拍打侵蚀,在平潭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上“雕琢”出了星罗棋布的奇岩怪石,海蚀地貌景观尤甚。

沿着环岛路一路向东,在流水镇王爷山南麓,一个直径近50米、深40多米的天然海蚀竖井被唤作“仙人井”,井底有三小洞与海洋相通。当地渔民说,每逢初一、十五涨大潮,水石相击,涛声轰鸣,犹如“龙宫奏乐”,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在仙人井、仙人谷、仙人峰等景点基础上,景区正加快改造升级,打造更丰富的“石头文旅”。

驱车南下,位于澳前镇的68海里景区海岸,惊涛拍石。这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临海而立,常年受风浪侵袭,岛上怪石嶙峋。不远处,形似三角钢琴的石头建筑——黑礁音乐博览馆内,唱片琳琅满目,或古典或现代的音乐萦绕耳畔,不时还有两岸音乐文化交流活动在此举行,让人们循着音符,踏歌而来……

这些千姿百态的石头奇景,不论是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人为的匠心独运,新平潭人李梅都看在眼里,不断“收”于作品之中。

来自安徽阜阳的李梅,2018年随丈夫定居平潭。自小生长在平原地带的她,在平潭第一次见到大海,也与石头来了一场邂逅。

彼时,刚退休的她迷上了蛋画制作,常在大大小小的蛋壳上画下山水花鸟图案及各式脸谱。到平潭海边一转,她发现,这里的石头相较于蛋壳,耐腐蚀、易保存、好作画,是不可多得的绘画材料。她开始扑在石画上,日夜钻研。

家中四下散落的石头,是她和丈夫到海边散步时拾来的。每日,她都要花上半天的时间画画,一得空总盯着石头构思。家中陈列架上的作品不下500件,多取材于平潭当地的石头。

“以前只是临摹,把平面画转移到石头上,现在开始尝试着在原生态的石头上创作,利用石头的独特形态和纹理,将画与石头融为一体,塑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李梅说,接下来将在社区的支持下,挑选石画作品展出,适时开展简单的石画课程,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石头的“另一种面”。

在李梅的眼里、笔下,平潭没有两块石头是完全相同的,每一块石头,都能“唱”出独一无二的“歌”……

+1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