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之路:绿色金融“润泽”碧水丹山
绿色投融资规模不断扩大、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绿色金融配套保障更加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多元多样……近年来,南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结合地方发展实际,持续深耕绿色金融沃土,全面推进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有力有效推动全市绿色金融加快发展。
我市进一步优化茶产业金融服务,通过产品组合,满足茶农、茶企、合作社等各层级主体的金融需求,将金融服务嵌入到种茶、收茶、加工、销售以及茶文旅等茶业的全产业链中,打通金融服务“三茶”的“最后一公里”。图为农行南平分行工作人员积极推广武夷岩茶“快农贷”,助力茶产业发展。 (资料图片)
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动”起来
何谓绿色金融?根据2016年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的定义,绿色金融是指金融业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所实施的高效经济活动。
以金融业促进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生态“优等生”的南平始终不遗余力,以坚持政策引导、共建共享,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之路——
《2022年南平市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行动计划》制定并印发,《南平市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绿色发展考核考评激励办法》《关于金融支持南平笋竹茶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出台,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
建立绿色金融创新“监管沙盒”,通过去除不利于绿色金融创新的监管壁垒,为金融机构创新搭建有效的支持平台,目前已入盒测试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碳中和网点创建等7个创新产品;
“林业绿金、工业绿金、农业绿金”等系列产品发放贷款突破20亿元,“科特贷”“政银担-科特贷”“科特e贷”等政府增信科技特派员金融产品累计发放贷款超4.5亿元,绿色创新产品提质扩面;
由南平市发起设立福建省绿色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200亿元,基金首期认缴规模50亿元,绿色基金实现突破;
……
以政策支持为指引,激荡了南平绿色金融“一池活水”,当前,按照《南平市省级绿色金融工作方案》确立的“三大工作目标”“四项重点任务”,南平已逐步形成覆盖工作、组织、标准、产品、服务、激励约束及监测评价等领域、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绿色金融体系。与此同时,南平存贷款规模较快增长,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担保等产品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供给大幅增加,特别是绿色信贷增长快速。截至2022年9月底,全市绿色贷款余额218.98亿元,同比增长115.25%,增速位列全省第2位。
创新驱动,金融服务“优”起来
全国首创“碳汇+远期回购”融资模式;“绿色转型贷”“林业碳汇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在全省推广;邮储银行:南平分行“邮商贷”,兴业银行南平分行:“科特E贷”、活体牛抵押贷款,顺昌农信社“共享农庄生态银行”整村信贷、碳汇致富贷等5项案例参评全省普惠金融改革可复制创新案例……
早在2016年12月,顺昌县国有林场作为省级林业碳汇项目试点林场,便开始了林业碳汇交易工作创新探索。一时间,“青山变‘银行’、农户变‘储户’”“‘森呼吸’也能挣钱”等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绿色实践”成为样板,吸引全国多地相关从业人员前来考察学习。然而,因碳汇市场流动性低、波动性大,金融机构一般不认定碳汇为标准化的质押物,而且市场价格无法充分体现其生态产品的价值,交易规模偏小,以林业碳汇为质押物的碳金融产品还未出现。时至2020年10月,南平市获批成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以顺昌国有林场为试点,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和兴业银行共同助力下,创新采用“质押+约定回购”的组合融资模式,对林业碳汇现货采用质押融资贷款,对远期碳汇约定到期回购,拓宽林场绿色融资渠道,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路径。
市民在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馆内参观。近年来顺昌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融入“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及省市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打造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取得了明显成效。 (黄杰敏 摄)
以未来碳减排的收入来支持当前绿色投资,让林场不砍树也致富变成现实。另一方面,南平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坚持以科技赋能,持续提升福建“金服云”平台南平绿色金融专区效率,并委托南平实业集团承接建设“南平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数字化平台”,运用《南平市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评价认定办法》,鼓励辖内更多的企业参与绿色认证,积极构建绿色金融设施支撑体系。目前,绿色企业(项目)库入库企业(项目)204家,福建“金服云”平台注册企业用户逾8400家,上线金融产品29项,授信企业3867家,授信金额95.7亿元。
为了让绿色金融服务更专业、更专注,南平还积极培育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全市13家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和18家县域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均已设立绿色金融专业部门,11家银行分支机构达标并挂牌“绿色支行”。与此同时,南平市发挥财政政策的激励带动作用,市财政出资设立1亿元绿色资金池,由政府给予财政贴息、银行机构发放绿色优惠贷款、保险机构创新绿色项目贷款保证保险、担保公司提供增信担保措施,建立“政银保担”风险分担机制。
近年来,顺昌县创新生态产品,创新开发林业碳汇、竹林碳汇、“一元碳汇”、欧盟标准(VCS)碳汇,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双化”融合。图为市民在扫码下载“一元碳汇”微信小程序。 (徐华山 摄)
聚焦发展,金融效益“绿”起来
今年春茶生产季,在闽北茶山、茶场奔忙的,除了茶人们,还有一群助力振兴的金融人。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考察时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牢记嘱托,全市进一步优化茶产业金融服务,通过产品组合,满足茶农、茶企、合作社等各层级主体的金融需求,将金融服务嵌入到种茶、收茶、加工、销售以及茶文旅等茶业的全产业链中,打通金融服务“三茶”的“最后一公里”。
“金融也可以很绿色”,面向成熟的现代社会,金融需要在未来产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而绿色发展也会让金融本身的“含金量”更足。让绿色金融深度助力南平绿色发展,有着现实的实践路径——以绿色创新合作、服务绿色发展,实现金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直被南平各大银行金融机构视为重要使命。
从推动金融机构将碳汇资产作为合格抵质押物,创新“碳汇贷”“碳e融”“碳汇致富贷”等林业碳汇抵质押贷款,到创新碳汇交易新模式,支持顺昌县“一元碳汇”项目扩大运用场景,拓展“碳汇+旅游”“碳汇+会议”“碳汇+司法”等模式,再到积极参与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排污权、碳排放市场交易,持续推进“森林生态银行”建设,南平坚持因地制宜,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努力实现生态“高颜值”,经济“高素质”。
为更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近年来,南平还通过创新低碳产业发展机制,推动制定竹、茶、低碳旅游等碳达峰实施方案,创新开展武夷山低碳旅游试点,完成《全域近零碳(碳中和)旅游城市建设指南》《低碳旅游达人评价准则》两个团体标准《草案》,研究制定碳普惠积分场景方案。此外,全市绿色转型升级加速推进,今年以来,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等;全市至目前共有37家企业获得“绿色转型贷”,融资金额达5.88亿元。
绿色,正在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以绿色金融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以金融业的独特力量助力南平绿色崛起,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南平将深化实践、久久为功,让绿色金融的“活水”持续润泽“碧水丹山”。 (吴建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