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工业稳产一线见闻
新华社福州11月18日电(记者王成)近日,记者走访福州多家工业企业看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当地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快速转入闭环生产,“靶向”纾困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确保疫情防控不松弦、发展生产不松劲。
17日上午,欧浦登(福建)光学有限公司货场内,一批总量30万片的玻璃制品装箱完毕、码放整齐,工人们正忙着装车将这批货品运往福州马尾港,并将从那里漂洋过海出口到泰国。
欧浦登(福建)光学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将玻璃制品装车。新华社记者王成 摄
走进偌大的数控加工车间,半自动控制的玻璃加工设备鳞次栉比,却仅需少量工人操控。“产品需经过切割、磨边、清洗、印刷、检验、包装等工序,闭环生产期间为了保供应、拼交期,生产线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产能不降反升,较平时增长20%,确保厂商显示器面板玻璃正常供货。”公司董事长卢璋说。
“截至11月17日,福州市共指导307家重点企业建立闭环生产应急预案,先后有65家企业陆续转入闭环生产管理,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把疫情对企业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福州市工信局总工程师林凤蕃说。
光电企业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也在10月31日启动闭环生产。在一排排租赁的活动房前,公司党委书记王劲生介绍,“共有3500名员工参加闭环,租用了130多个活动房用于临时住宿,安排10辆大巴车,在宿舍和厂房之间点对点接送,确保防疫安全”。
得益于闭环生产,高意公司产能维持在平常的90%左右,不停工、不停产,保证了困难时期关键订单能够按时供货,免于违约。“闭环的十多天时间,相当于每天为公司挽回数百万元的损失。”王劲生说。
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生产线闭环运行。(受访者供图)
针对企业在原料供应、物流保障、交通运输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福州市对307家“白名单”企业进行重点跟踪,及时化解疫情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
10月底,由于仓山区一物流园区无法正常经营,福建源光线束电器有限公司进口的一批零配件无法按时到货,影响订单生产。公司向工信部门反映后,福州市工信局立即协调有关部门,使这批零配件以封闭式运输方式送到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林凤蕃介绍,科学精准防控疫情,福清、长乐、连江等工业重点县区工业生产秩序基本未受影响,有力支撑了疫情期间工业基本盘稳定。
用电量平稳运行,侧面反映了稳产效果。福州市工信局经济运行处负责人丁杨菲说:“初步摸底,10月1日至20日,全市工业用电日均7540万千瓦时,在10月21日至11月13日疫情期间,这一数据为7502万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