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新区:书写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
创新为墨 实干为笔
书写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
十年弹指一挥,十年春华秋实。入驻企业从不到1000家,增长至1.5万家;工业产值从不到30亿元,提升至300多亿元……从“千”到“万”,从“十亿”到“百亿”,计数单位的悄然变化记录着这座活力之城的历史进程,也成为见证福州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度量衡”。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高新区始终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牢记“高”“新”使命,以创新为墨,用实干为笔,全力书写建设一流大学城、科学城的时代答卷。
创新高地
不问英雄出处厚植创新生态圈
星辰大海,征途万里。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日前,位于福州高新区的闽都创新实验室再传捷报:可对金属材料进行“冷”烧蚀的“百瓦级皮秒激光器”样机下线,有望填补高功率皮秒激光器领域的国内空白。这项来之不易的成果不仅为我国的精细工业制造再添利器,也是福州高新区厚植创新生态圈的又一生动案例。
为引进团队开展科研攻关,闽都创新实验室采取“揭榜挂帅”方式,通过资金支持和配套服务等多种方式,将深耕该领域多年的专家请来“排兵布阵”,通过多方共同协作,最终攻克这些难关。截至目前,该实验室已突破肿瘤精准诊疗一体化与稀土纳米、光固化3D打印、光芯片与电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和制约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40多项,完成重大创新成果10多项。
人才兴则产业兴。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高新区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不断提升人才发展战略格局,为主导产业、社会民生、基础建设的跃升发展蓄积了强劲动能。
党建引领,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发挥毗邻大学城的优势,依托一批重点企业和高等院校,建立“高新邻+”党建联盟。与12所高校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举办各类人才活动论坛、创新赛事,推进政校企深度融合。
全力推进,建设高能创新平台。全力推进闽都创新实验室、海峡实验室、福耀科技大学、专家服务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的建设,持续加快推进大学生创业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高端人才引进,开展产学研合作,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基地、人才基地和成果产出与转化基地。
用心走心,强化人才服务保障。率先试点人才“一站式”平台服务,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开启高层次人才“一趟不用跑”服务模式。建设一批人才公寓,持续优化人才住房保障。运用区块链技术,首创人力资本产业服务平台,实现1000多条人才数据上链。
今年以来,高新区新认定省科技小巨人40家、“专精特新”企业12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436家,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新增193家、比增92%,今年仅上半年就已申报513家,年内有望突破1000家,比增150%。形成“挖掘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认定一批、引进一批”的创新发展生态。
产业之城
科技企业站“C位”强链延链壮集群
走进高新区各项目建设现场,处处可见塔吊林立、车辆穿梭,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一片片关乎未来发展的建设项目正在快马加鞭。
不久前,位于高新区的迈新生物诊断试剂生产基地迎来封顶。该公司与福州大学成立肿瘤诊断试剂联合实验室,免疫组化试剂有效实现了国产替代,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未来将围绕病理免疫组化产业链进行全方位布局。
“校地融合”,创新形成新生态。10年间,这片创新热土上先后孵化出迈新免疫病理试剂、兆元光电微间距LED芯片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40个,培育出6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8家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智技融合”,产业迈上新台阶。从“制造”到“智造”,一家家高新企业不断攻坚,实现创新领跑。如今,海峡星云、星网锐捷、北卡科技等数字项目已成为闪亮的“高新名片”,摩尔云、熵链科技等工业互联网、区块链重点平台企业成长迅猛。2021年,高新区共引入招商项目260个、总投资约 990亿元,新基建项目24个,数量全市第一。
“银资融合”,经济激发新活力。引入金融活水,“小杠杆”也能撬动产业“大格局”。近年来,高新区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加快集聚各类金融资源,探索构建与科技型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科技金融产业体系。2021年为全区89家企业批复发放“高新贷”6亿元,推进“中科成果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投向新一批成长型项目。全区新增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14家、福建省上市后备企业6家。
锚定产业发展方向,聚焦特色产业集群。未来,高新区将加快培育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围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和光电芯片产业、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新材料等细分产业链,着眼全球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链重构,打造1到2个全省乃至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
为全面打通上下游产业链,高新区还将搭建“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瞪羚”培育计划,全力推进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园区职业技能提升中心等项目建设,让企业在一个个赛道上奔跑出发展的新姿态。
宜居家园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打造群众“向往的生活”
参加大师分享会、观看公益演出、欣赏经典歌舞剧……这个暑假,家住高新区人才公寓的林生享和家人在家门口就品尝了文化大餐,“没想到住在高新区还有这种福利,我们经常带孩子到福州大学城文化艺术中心欣赏表演。”漫步高新区街头,街道宽敞整洁,城市绿化随处可见,精致的街头公园和绿地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用看得见的成果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10年来,福州高新区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一座宜业宜居的花园城市呼之欲出。
居有所安,打造群众“向往的生活”。在最好地段建设安置房,让老百姓“安置在花园、生活在都市”。今年建设安置房9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20万平方米,规划和启动建设道路50条。提升酒店式人才公寓服务品质,新建785套、7万平方米酒店式人才房。建设提升包含街头小公园和串珠公园在内的绿地公园18个,绿化景观面积254.42万平方米。
学有所教,加快建设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近年来,高新区公办中小学及幼儿园从原来的16所新增至36所,教育配建等成效明显,义务教育阶段实现规范化、标准化。
病有所医,织密健康保障网。与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省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共建医联体,探索与福州大学城、福建医科大学相结合的校、医、政三方合作模式,加快推进医保+商业保险民生兜底保障体系。
老有所养,养老服务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建成南屿镇及村镇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7个农村幸福院、5家长者食堂,农村幸福院覆盖所有行政村(居)。
十年奋进路,阔步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福州高新区将继续把创新驱动作为首位战略,推进学城、产城、创城三大“融合”,争当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和动力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数”说高新区
10年间,入驻企业从不到1000家增长至1.5万家,工业产值从不到30亿元提升至300多亿元,财政总收入从不足3亿元到突破30亿元大关。
2021年,园区荣获省级试点园区综合评分第三名,标准研制专项获全省第一名,科技成果(专利)转化与推广服务规范是全市唯一列入福建省地方标准立项的标准。
2021年,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实力排名比2012年提升12个位次,其中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指标排名提升至全国第17位,绿色发展和宜居包容性指标提升至全国第10位。
最近3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实现倍增,年内有望突破1000家。
【荣誉榜】
福州高新区获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等荣誉。光电产业集群2021年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名单。今年,园区2个基地获评“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记者 张笑雪 通讯员 洪见文 汪炜娜 郑丽敏/文 林双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