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蛟洋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是怎样炼成的?
以上家公司产生的尾料氟硅酸为原料,生产无水氟化氢,实现变废为宝;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副产品硫酸,也成为下游企业生产磷化工产品的原料,解决了危化物品储存、运输等一系列问题,创造了巨大价值……
在上杭蛟洋工业园区,每个项目环环相扣,不仅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将废料梯级利用,形成一条物尽其用的循环经济链条。
近日,记者来到上杭蛟洋工业园区,了解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
环环相扣,废物变资源
三元前驱体、新型锂盐、高端特气……站在上杭蛟洋工业园区的沙盘前,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让人对这个山区县刮目相看。
“去年园区实现产值410亿元,税收6.93亿元,利润15亿元,三个数据均实现大幅增长。”上杭蛟洋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郭东亮介绍,“我们是省级循环经济园区、省第二批绿色园区,已吸引吉利集团、宁德时代等5家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前来投资。”
在建设初期,上杭县就将园区定位为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园区。“定位清楚了,我们的发展方向也明确了,就是推行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郭东亮说,按照规划,上杭县对入园项目设置了门槛,从源头把关,只有符合环保要求和有利于产业链延伸的“高、精、深”项目才能落地。
上杭蛟洋工业园区现有入园企业53家,投产企业37家,规模以上企业26家,以紫金铜业40万吨铜冶炼项目为龙头,拓展延伸金铜冶炼、铜精深加工、稀贵金属三条产业链,推动金铜产业往精细化、高端化发展。
紫金铜业每年铜冶炼产生副产品硫酸100万吨。上杭引进瓮福紫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科技手段将这些硫酸加工成净化磷酸(工业级、食品级)、磷酸二铵、氟硅酸盐等。“紫金铜业每年供给70万吨硫酸,占我们所需硫酸的85%以上。”瓮福紫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春说,这让企业节约了成本,提升了效益。
不仅是瓮福紫金,紫金铜业的副产品硫酸还供应了园区内的龙氟化工、常青新能源等4家企业。据统计,供应园区内5家企业的硫酸总量占紫金铜业年产硫酸的83%。
此外,紫金铜业每年产生80万吨的矿渣、20万吨的辅料废渣,通过下游配套水泥企业完全消化,可为企业节省约1.2亿元炉渣处理灰坝建设费、每年500万元的炉渣运输费及大量的土地,同时也为水泥企业每年节约1500万元的成本。
对于瓮福紫金来说,其生产的副产品氟硅酸和磷石膏又分别成为下游企业瓮福蓝天和福建泰山的生产原料。
即便是紫金铜业公司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余热,在这里也变废为宝:通过余热发电工程,每年可为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1万吨。紫金铜业公司富余的低压蒸汽还为园区配套的瓮福紫金磷化工、泰山石膏等项目供汽。
在上杭蛟洋工业园区,一度让人头疼的废气、废渣、废水都被有效利用,企业生产的主副产品都能用于发展循环经济。
抢跑赛道,发力新产业
今年3月,在科技部举办的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领域赛)中,德尔科技“国内唯一高端半导体电子级三氟化氯产业化项目”荣获全国总决赛优胜奖,再次收获国家级荣誉。
这是上杭新材料产业提速发展的生动缩影。新材料产业是上杭蛟洋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另一主导产业。近年来,上杭立足金铜产业,把握新材料产业先发优势,紧紧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创新链,实现产才融合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
福建德尔科技有限公司去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目前公司已掌握多项“卡脖子”含氟电子材料核心技术,制氟能力及装备水平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填补国内半导体关键材料领域空白。
在上杭蛟洋工业园区,德尔科技的子公司龙氟化工利用紫金铜业生产的硫酸生产无水氟化氢,供给德尔科技作为生产含氟气体的原料。“我们今年还计划新上其他含氟气体生产项目,积极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德尔科技特气事业部总经理曾熙表示。
在上杭蛟洋工业园区,一批像德尔科技这样具备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快速成长。它们通过建链强链补链,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三废”在上下游企业中被“吃干榨尽”,形成环环相扣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今年上半年,总投资超过23亿元的4个新材料产业项目签约,为进一步扩大延伸园区新材料产业链注入新活力。
今年1—6月,上杭蛟洋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4.68亿元,同比增长44.29%;上缴税收7.06亿元,同比增长118.58%。20公里外,总投资168亿元的上杭新材料科创谷,也将充分利用上杭蛟洋工业园区的“三废”,打造锂电新材料、半导体新材料等产值超5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链。
本报记者 戴敏 通讯员 林斯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