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多措并举守护逾9300株古树名木
福州古树名木资源丰富。近年来,福州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注重科学管护,不断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近日,记者走进乡村寻访古树,探寻这些“绿色化石”的生存、保护与发展。
福清市一都镇东山村古榕。(福清市资源规划局供图)
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
走进福清市一都镇东山村,草木葱茏,古寨伫立。在下宅畲居前,一株巨榕绿叶葳蕤,宛如撑天大伞,庇护着村庄古宅。“这株古榕,是活着的文物,也是下宅的宝贝。”东山村村务员何雅琴说。
据专家考证,古榕树龄逾500年,比畲居还“年长”百年有余,树冠直径超50米。
“为保护好古榕,我们在榕树树冠外围5米范围处划定保护线,并增加支撑柱。同时,还及时关注它的生长环境,防治有害生物。”何雅琴告诉记者,保护古榕,不能疏忽,但也不能过多干预,如果为了美观,在周围铺上水泥,反倒会造成保护性破坏,令古榕无法“呼吸”。
村民兰月英说,她和村民都时刻关注着这棵古树,大家都尽心尽力地呵护好古榕。
近年来,福州通过信息化管护、挂牌保护、养护复壮、司法保护等方式,守护古树名木。根据最近一次古树名木调查显示:我市共有古树名木9326株,其中市区1582株,农村地区7744株。
让古树名木“活”起来
进入七月,暑气弥漫,一都镇玉坑村村民闲暇时总爱去村里的古树微公园。站在村口,村民林声峰拿着把扇子,向西一挥,“公园在那,就在母子榕边,建得好,好乘凉!”
村民口中的“母子榕”,是两株相互依偎的小叶榕。两树主干苍拙古朴,遒劲有力,其根系深深地扎进土地,枝叶交错,绿荫如盖。
“我们在古树边上围了一圈的木质围栏,设立科普宣传牌,还对原有的入园步行道两侧进行清杂绿化。”福清市生态修复中心主任陈亮告诉记者,村里为保护古树的生长环境,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建起以古树为主题的微公园,还组织专人开展定期巡护与养护。
建设古树微公园,是福州探索古树名木保护与“活用”的一个缩影。2020年以来,福州结合村庄绿化美化,安排专项资金,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古树微公园建设,让更多的古树名木“活”起来。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1个乡村古树微公园,316株不同树龄的油杉、柳杉、枫香、榕树、红豆杉等古树不仅得到了有效保护,还为村民创造出更多的绿色休闲空间。
探索保护发展新模式
一都镇后溪村后溪畔,七株南酸枣树高耸入云,它们的平均树龄达到141年,枝繁叶茂,独成一景。
据村中90多岁的老人郭凤吓讲述,革命战争年代,闽中游击队曾藏于此,国民党为围剿游击队,下令放火烧山。由于这片南酸枣树生长于河滩之上,溪水环绕,阻隔火势,成为满山灰烬中遗存的绿意。
夏天一到,后溪村游客众多,古树群落、后溪漂流皆是网红打卡点。一都镇林业站站长林泽介绍,后溪村就地取材,在溪中铺上一条石块路,通向古树群。“后溪村还在不断挖掘‘树文化’,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与后溪漂流发展相得益彰,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古树名木是福州近年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见证者,我们一定要把它保护好。”市林业局绿化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珍视一草一木,不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加快古树微公园建设,充分发掘古树名木的科研、景观、历史文化等价值,不断探索古树名本司法保护、古树名木保险等新模式。(记者 蓝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