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继续热议做大做优做强省会
“做大做优做强省会”——省党代会报告中的八个字,传遍了榕城大地。“强省会”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所需。连日来,市人大代表讨论热情持续高涨,围绕“省会如何强”认真思考,建言献策,彰显担当。
强党建 筑牢战斗堡垒
党的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强省会”凝聚起磅礴力量。
围绕强党建,福州市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强省会战略全面实施。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把根基打牢,各项工作才能有序推进。
作为寿山乡“一懂两爱”村务工作者,晋安团代表高剑表示,近年来晋安区探索“六联融合”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模式,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培育出九峰村、前洋村等网红村。他建议,要抓细抓实抓强基层党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一方面,要积极对接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党组织、联建企业及爱心企业家、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等,为乡村嫁接资源,构建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发挥农村党员力量,探索“五事争先”机制,引导党支部设岗定责,带动党员带头参与乡村建设,汇聚党群工作合力。
“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长乐团代表、福建网龙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郑辉说,网龙党委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数字党建”的概念,并将此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他建议,充分发挥党建在企业发展中的红色引擎作用,进一步运用数字技术,通过“强国机”、党建智慧屏、党建图书等方式创新党建内容、形式和手段,不断提高企业党员组织生活的参与度,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企业科技创新、攻坚克难、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中的表率作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利用“数字党建”平台,全力创建“两新”组织党建示范带,持续推进“两个覆盖”,为强省会战略实施夯实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强创新 激活第一动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围绕强创新,福州市坚持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高标准建设一流大学城、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和科创走廊,持续提升创新这一城市核心竞争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福州正按照“六个一流”标准加快福州大学城建设,不断优化创新布局。作为大学城省属高校代表,闽侯团代表王国杰建议,健全高校与驻地联系渠道和长效联系机制,加快推动校地合作,搭建高校科技创新与本地市场需求桥梁,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增强创新发展的活力动力。
“人才强则国强,人才兴则科技兴。”马尾团代表、阳光学院副教授王楚红建议,要充分发挥福州在政策、区位、文化、环境、侨务资源等方面优势,高水平规划建设“闽都人才生态圈”,将其作为福州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打造政策链、产业链、服务链、文化链“四链合一”的人才生态系统,促进各类高端人才向福州集聚,为实施强省会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她还建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更多大国工匠,为做大做优做强省会注入人才新动能。
新侨高层次人才是福州“双创”的一股强劲动力。罗源团代表林高星建议在高新区设立“福州新侨创新创业园”,为回榕创新创业的新侨提供配套服务和用地支持,打造海外新侨高层次人才回榕发展高地、创新创业平台。同时,在创业园内设“新侨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心”,借助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的辐射效应,发挥福州大学城科研力量、人才资源优势,精心孵化“专精特新”新侨高科技项目。
强生态 彰显绿色底色
福州是座山水城市。“现在全国都在抓生态文明建设,福州一年四季常绿。生态就是一个最好的条件。”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说。
围绕强生态,福州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彰显强省会绿色底色。
“双碳”目标下,福州怎么做?连江团代表庄裕亮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要着眼于修复“小生态”,更要服务于形成“大生态”。“比如,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他建议,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推广使用绿色装配式新材料,提升绿色建材的应用比例;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对于带标识者,政府可在资金保障、开辟绿色通道等方面给予倾斜;做好智能光伏产业和绿色建筑深度融合,让普通建筑变得节能、绿色、环保。
“生态就是生产力,生态优势就是经济发展优势。想要守护好绿水青山这笔珍贵财富,需要健全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永泰团代表卢贵云建议,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相关工作责任实施细则和责任清单,落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同时,支持绿色农业、绿色建筑、环保产业等发展,不断拓宽“两山”转化实现路径,让“绿起来”带动“富起来”实现“强起来”。
福州日报记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