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福州市政协广泛搭建平台凝聚各方共识
调研、揭牌、座谈……2020年12月3日,全市首个省市区“政协委员基层联系点”设立,委员们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对垃圾分类、内河整治的想法。一次次思想碰撞、一句句肺腑之言,凝聚的共识越来越多。
“要充分发扬民主,做到知无不言讲真话、言之有理道实情,营造‘群言堂’,最大限度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为有福之州谋崛起,为榕城百姓谋幸福。”市政协领导说。
5年来,市政协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通过创设“走进福州政协”、委员讲堂等富有新意的平台,打通委员联系基层渠道,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紧扣改革发展献计出力,推动实现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真正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把各族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凝聚成福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引进来+走出去”
开辟双向沟通新渠道
从“初创探索”到“巩固和完善”再到“成熟定形”,声光电综合演绎下的市政协发展历程引人入胜……市政协机关“委员之家”经过改造成为全省首个协商民主制度宣传数字展馆,也成为“走进福州政协”凝聚共识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宣传展示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从心底认同人民政协制度。”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说。2020年7月起,界别群众、高校师生、劳动模范、在榕台湾教师和台湾青年、社区居民等各界人士以不同形式走进福州政协,通过“榕台青年说”“党派青年说”“市民代表基层治理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体验协商。“人民政协这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具有独特优势,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福州实践开展得颇有成效。”台籍教师吕英志深有感触地说。
在此基础上,“福州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也在市政协挂牌。人民政协理论被纳入党校教学内容,党校学员围绕政协年度协商计划的议题开展调研和协商,充实政协“智库”,壮大政协之声。
一年多来,“走进福州政协”系列活动蓬勃开展,已吸引近60批次800多人次参加,成为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新平台、社会各界了解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的重要窗口。
既要敞开大门“引进来”,也要迈开步子“走出去”。根植于街道、社区的“政协委员联系点”一方面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及时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为群众了解政协、政协深入百姓架桥铺路,探索“含金量”足的基层协商新模式。借助联系点,医卫委员为居民解答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相关问题,助力疫苗全民接种。
“线上+线下”
扩大协商议政影响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党史、多党合作史、福州“十四五”规划解读……丰富的主题来自每年10期的委员讲堂,由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带头主讲,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分享学习心得。
“委员讲堂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帮助我打开协商议政的新思路。”市政协委员陈硕是委员讲堂的常客,对市政协多层次常态化制度化理论学习体系赞不绝口。2020年以来,已有27名政协委员走上讲堂分享见闻,不断增进共识,扩大社会影响力。
边讲边看,边行边学。市政协还坚持把学习教育同视察考察、专题调研等政协履职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感受新成就、领悟新思想。结合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办、重点项目建设等,每年组织党外委员专项视察考察;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邀请市直部门到会举办政情通报会,进行政策解读。
从线下延伸到线上,网络平台成为凝聚共识新阵地。2019年起,市政协多次采用“现场+网络直播”的方式举办委员学习、培训和协商活动。在办好市政协门户网站和“福州政协”微信公众号的同时,加强与市属新媒体合作,在福州新闻网PC端和移动端搭建“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云平台”,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积极引导正面舆论。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2021年3月,在人民政协网发布的首份《全国地方政协网络新媒体影响力报告(2020)》中,福州政协名列“副省级、地市级政协网络新媒体影响力排行”第16位。
“温史+知新”
贴合城市发展讲故事
千年古池展风华,闽越历史写春秋。步入位于福州中轴线的冶山春秋园,古景、古风、古韵扑面而来。“冶山春秋园的保护与建设离不开政协文史资料《冶山史话》。”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说,该书被市政府作为冶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参考文献,作用不可小觑。
随着闽都文化大放异彩,市政协悉心收集、整理珍贵资料的成果愈发凸显。《叙事——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集体记忆》《叙事——福州闽剧评话伬艺传承保护的集体记忆》《叙事——福州城区内河水系综合治理的集体记忆》等“三亲”史料中还包括深情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关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前瞻性思想和开创性实践的篇章。
“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从单一的征集迈向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常态化机制,为讲好福州故事、展示福州形象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一部部文史精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福州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
福州日报记者 钱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