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制造业掀起高质量发展热潮
自动控制的智能纺纱车间,告别了漫天棉絮与人声喧嚣;上下游产业链打通,使园区实现“从生产一滴油到一根绳再到一匹布”的飞跃;通过创新发展,“单项冠军”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断涌现……
在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福州以园区标准化建设为主战场,在传统产业上追求新升级、在新兴产业上谋求新突破、在创新业态上抢占新先机,掀起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热潮。
转换动能
传统产业焕新彩
记者近日在位于长乐的福建长源纺织有限公司绿色制造示范车间看到,生产数据利用5G基站进行高效传输,上百台设备产出的半成品在高空轨道自动输送、精准对接。据悉,现在仅22人就可以完成过去200人才能完成的任务,节省了大量人工及资金成本,产品优等品率大幅提升。
转换发展动能,让传统产业通过与科技结合,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已成为福州传统企业发展的共识。例如,通过科技研发以及自动化生产工艺改造,福建友谊胶带在小小的胶带上创新突破,实现了“世界胶带中国造,中国胶带福清造”。
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目前福州加快推进78个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业”重点在建项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动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创新驱动
培育“冠军企业”
很多POS机都是“福州造”:福建联迪商用设备生产的智能POS产品份额位居全国首位;新大陆、升腾资讯等企业,也是国内智能POS产品龙头企业。
这样的“冠军企业”在福州还有不少:制冷压缩机方面,福建雪人股份国内领先;汽车安全玻璃方面,福耀玻璃是当之无愧的王者;LBO晶体器件方面,福晶科技的LBO晶体器件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单系统电脑针织横机控制系统方面,福建睿能科技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
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省级62家,总量居全省首位。同时,我市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筛选出一批潜在的后备冠军企业。现在,全市现已培育入库企业20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家,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小巨人”企业9家。这为“单项冠军”企业集群逐步壮大提供了坚实后备支撑。
串珠成链
推动产业“聚”变
在江阴港城经济区,投资50亿元的思嘉新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在火热推进。项目落地以后,将大量利用万华化学福建产业园的化工新材料,这一石化产业链将带动江阴港城经济区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在可门港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内的申远新材料年产己内酰胺60万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与锦纶聚合一体化生产基地。通过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正衍生出半导体原材料、纺织服装新材料、汽车产业链配套、助剂染料等多种新型材料项目。公司负责人说,这里将实现“从生产一滴油到一根绳再到一匹布”的飞跃,建设辐射福州和周边地区的高端织造染整基地。
以园聚链、以链集群,聚焦16条重点产业链,福州正进行一场以“链长制”为核心的制造业全产业链革命。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正全面加强产业链建设,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到2025年,力争培育百亿级“链主”企业30家,千亿级产业链7条,16条产业链总产值(营收)突破1万亿元。
筑巢引凤
园区建设提速
记者昨日在福兴经济开发区看到,福州数字内容产业园项目已基本完成一期改造提升。作为晋安湖“三创园”首个标准化“园中园”,该园区拟引进数字生态产业集群,打造生活、工作、娱乐相融合的数字三创全时园区,成为福州科创走廊上的一颗明珠。
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目前我市已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项目214个,年度计划投资346亿元,1月~9月累计完成投资超30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7%。实施“攻坚120天”专项行动,梳理园区标准化建设提速项目276个,力争全年开工项目75个,竣工82个,完成投资440亿元以上。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全力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低效闲置土地处置,推动主导产业聚集。同时,加快发布园区建设标准,不断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管理服务,为福州不断积蓄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