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 筑牢防疫首道防线
疫情形势复杂多变,一线抗疫仍在继续。作为战“疫”主力军,全市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逆行出征:他们有的第一时间驰援前线,连日来辗转高中风险地区支援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有的奔波在转运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的途中……更多的人,则是坚守在各自岗位。烈日炎炎,防护服内的衣物早被汗水浸湿,有人中暑,更有人晕倒,然而没有人喊累,没有人退缩,就连备战休息时,也是“若有战,召必回”。
连日来,泉州的医务工作者们,正用血肉之躯为百姓筑起防疫的第一道防线,只因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信念——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泉州晚报记者 郭雅莹 通讯员 林弘梫 万馨璟 庄海天)
“疫”线的特殊生日
泉港发现疫情后,市卫健委及时调配医务力量,抽调900多名医务人员前往支援。作为首批支援泉港的队伍之一,市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兼医务科副科长王强10日晚就带领32名队员抵达泉港。
“那天晚上10点左右接到备勤通知,11点半左右从泉州中心市区出发,12点多到达泉港区界山镇,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采集点工作,一直忙到11日凌晨4点多。11日中午又开始出勤,一干又是到12日凌晨。”回忆起“首战”的情况,王强印象深刻。如果不是妻子提醒,他早就忘记11日正是他的生日。
“那时候已经是12日凌晨,后来队员们知道我生日,纷纷跟我说‘生日快乐’,虽然很累,但心里很开心。”王强说。
入户采样“一个都不能少”
14日,驰援泉港的市第一医院妇科护士陈梅珍与三位同事来到锦山村,在开展核酸采样时得知,村里还有四五十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没采样。她和同事商量了一下当即决定,兵分三路,入户采样,一个都不能少。
“由于村部的采样点要到晚饭后人才会比较多,我们决定留一个人在釆样点。三个人跟着工作人员分三路为行动不便的村民入户采样。”陈梅珍说,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走在农村巷子里,才发现穿着鞋套显得很笨重。但一想到前方有人等着他们采样,陈梅珍和同事加快步伐。
在一位百岁老奶奶家里,老奶奶吸着氧气卧床休息。陈梅珍示意她张嘴,可老奶奶努力尝试,嘴都张不大。“我说,奶奶您放松、别紧张,我用压舌板轻轻帮您。”陈梅珍说。采完核酸后,陈梅珍一刻也不敢多停留,因为后面还有其他群众等着采样。
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虽然每次接到任务时,心里难免有些紧张,但抗击疫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就算是最危险的地方,也必须去!”作为第三批被派往发现确诊病例的泉港区界山镇界山村等地的医务工作者,这几天,泉港区医院综合外科护士陈梅梅投身于核酸采样的战斗中。
陈梅梅告诉记者,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她和其他同事就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看到第一批队员都是没日没夜地工作,我们接到支援的命令肯定要顶上去,不然他们倒下了怎么办?”陈梅梅说。
“每次去到村里,村民早早就排好队伍等着我们。”陈梅梅说,“现场秩序很好,群众都很配合。热心的村民还会关心我们有没有吃饭,送饭的时候还说‘你们医务人员真是太辛苦了’‘真是太谢谢你们来支援我们村’……听到这些,再辛苦都值得了!”
抗疫一线“摆渡人”
疫情防控战役中,有一群人一直默默无闻,他们争分夺秒,奔跑在接送转运病患、密切接触者的最前线,甘做抗疫一线“摆渡人”。在丰泽区东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这样一位“摆渡人”——司机陈奕榕。
陈奕榕是一名退伍军人。“我们这段时间主要负责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的转运工作。”陈奕榕说,“因为我们东海街道只有一辆专用车,所以任务会重一些,特别是本地病例出现后,就会更忙,几乎每天都会接到2—3次出车任务,每次出车都在2—3个小时,每天回到单位基本上都是凌晨三四点。”
由于每天出勤回来时间不定,陈奕榕已经一周没回家了。“家里人还是很担心,老母亲更是很挂念。”陈奕榕说,“不过,这是我们职责所在。相信只要共同努力,疫情终究会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