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首届果蔬节释放多重效应
5日,福州市首届果蔬节在马尾琅岐落下帷幕。历时一个月,福州市首届果蔬节交出让人满意的“答卷”:共接待36团1950人到红蟳公社参观,购买果蔬和到农庄采摘的散客5000多人次。通过达人带货、现场直播、设立集中展销专区等营销模式,在展示全市名优果蔬的同时,销售本地18家农庄果蔬4750多公斤,其他县(市)区农特产品900多公斤。
作为一次以农促旅带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的有益尝试,福州市首届果蔬节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带动效应、发展效应和社会效应。
带动效应:
促进销售
展示农特产品
“举办首届果蔬节就是搭建一个‘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各路‘英雄’齐聚,探索果蔬产业的物流、销售渠道。同时,举办果蔬节也是琅岐乡村振兴‘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产业振兴模式的进一步实践。”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努力建设蔬菜副食品基地和优美旅游休闲度假区,形成品种搭配齐全、品质优良、区域布局合理的生产基地。目前,果蔬种植业已发展为福州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整合多方资源优势,打造福州果蔬节品牌,夯实福州市‘菜篮子’基础,是举办福州果蔬节的初衷”。
单个重达150多公斤的太空南瓜,味如水果的鲜食辣椒,DIY种植的秀珍菇,还有形似笋尖、色若珍珠的玉米笋……8月8日果蔬节开幕当天,众多果蔬精品和珍品亮相,让直播平台的观众大呼过瘾。
首届果蔬节的带动效应显而易见。其间,网红达人带货直播,开展果蔬云上欢乐购,实现销售当地18家农庄果蔬4750多公斤,销售其他县(市)区农特产品900多公斤。果蔬节现场还集中举办福州各县(市)区小型农展会,共组织10个县(市)区的21家农业企业制作51块展板,既展示了福州知名农特产品,也带动了现场销售,并由此发起创立福州市果蔬产业联盟。
发展效应:
为“菜篮子”基地
打好“地基”
本届果蔬节,红蟳公社充满科技感的果蔬新品种培育中心分外“吸晴”。占地400平方米的果蔬新品种培育中心,是一座钢结构透明建筑,也是一座智能温室大棚。走进大棚,仿佛进入童话仙境,各种绿色植物或匍匐在地,或垂挂于空中。门口几个硕大无比的南瓜,让人难以分辨真假。各种农业高科技应接不暇:A字架栽培、潮汐式栽培等各种新型栽培模式和技术,让人们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的神奇和魅力。
首届果蔬节闭幕后,福州市把琅岐设为果蔬节永久会址。借着果蔬节的东风,琅岐的农业硬件设施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为方便进岛游客精准找到目的地,绘制出琅岐果蔬农庄导航图,并制成展板放置岛内各主要路段。同时,建设农产品销售配送系统,开发设计了食尚琅岐销售平台,整合各方力量实现福州市区内物流一件代发、配送到家,为琅岐果蔬的销售搭建顺畅渠道。
“吸晴”的果蔬培育展示中心也是硬件设施建设的成果之一,展示水果玉米、五彩秋葵、可食用玫瑰等奇特新品种作物和新型栽培技术、农田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向市场展现琅岐果蔬生产的科技含量。
社会效应:
让福州果蔬“深入人心”
这是思想交流碰撞的“节日”。果蔬节期间,邀请市菜科所、农科所的农业“大咖”来到现场,为农业企业和农户“传道授业解惑”,讲解农产品新型栽培技术、灌溉技术,为各项科技助农技术作了一次有效推广。
果蔬节期间举办的乡村振兴建设成果现场观摩会上,福建农林大学教授陈秋华讲得津津有味,来自文投集团的工作人员听得十分入迷。来自15个乡镇的代表、多家农业旅游企业及相关专家学者在观摩会上齐聚一堂,共话以农促旅带动乡村振兴。“一场讲座听下来受益匪浅,专家的观点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文投集团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果蔬节期间,琅岐红蟳公社的水果每天都销售一空,福州果蔬的香甜味道也随着果蔬节走进人们心中。为了让琅岐乃至福州果蔬行销更远、更便利,“食尚琅岐”平台与中国邮政速递福州分公司签约,将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全方位、便捷优惠的货物配送服务。
“之前,琅岐水果销售主要靠游客上门采摘自提,由于客源不稳定,经常一半烂在地里。有了平台和高品质快递,这种情况已成为历史。”红蟳公社社长、“食尚琅岐”平台负责人陈虹说。
首届果蔬节闭幕,是美好的结束,也是良好的开端。未来的福州果蔬节,将对“食尚琅岐”销售平台进行深入打磨,提升购物体验;完善物流包装配送服务中心建设,畅通渠道、提高配送效率。同时通过农产品产业联盟,对福州各县(市)区渠道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福州日报记者 谭湘竹 实习生 辛焕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