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听到福州的声音
一幅珍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的《福州城图》,以鸟瞰图形式展现古代福州城的物华、人文与地景风貌,其视角之独特、内容之丰富颇具研究价值。福建师大教授黄忠杰对此甚是痴迷,于是走上了漫漫探索、求证、研究之路——
让世界听到福州的声音
珍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的《福州城图》,绘制于宣纸上的青绿山水,定格了300多年前的福州城。
查阅30多本东印度公司的账本,到处寻找古荷兰语的翻译专家……从画的名字到作画的确切时间,从时代背景到世界城市会客厅的意义,对福建师范大学黄忠杰教授来说,自从与这幅来自17世纪的“福州全景图”相遇,他就一股脑儿深陷其中,开启漫漫探索、求证、研究之路。
“这不仅是美术史的一次探索,还涉及考古研究、地理探索等。”近日,“听鼓楼,说古厝”世遗主题讲座在福州林则徐纪念馆左海讲堂里开讲,市民朋友与福州鼓楼区文物宣讲志愿者跟随黄忠杰的目光,细细探索这幅《福州城图》,在不断放大下,港口、船只、桥上的小人儿清晰可见,17世纪的福州映入眼帘。
“七闽山水多奇胜,秦汉封疆古来盛”“孤径回榕岸,层峦破积关”“苍烟巷陌青榕老,白露园林紫蔗甜”……在文人墨客笔下,古时候的福州城风光无限。
《福州城图》以鸟瞰图形式展现古代福州城的物华、人文与地景风貌,其视角之独特、内容之丰富颇具研究价值。这幅画于1988年收入荷兰国立博物馆中国部,原属荷兰东印度公司瓦那尔家族私藏,其祖上世代收藏远东古物,但究其源头,已无从考证。
2016年起,由黄忠杰教授领衔组成的研究团队对该画展开探析,取得不少突破性进展,图中地景全被考察出来,并进行标注,标注版的图将会在福州市博物馆展出。
过去,国际上对福州的翻译,最常见的就是“Foochow”,而这幅画勾起黄忠杰浓浓兴趣的就是画上对福州的称法——“Hockzieuw”。
“我是闽南人,这个写法太像闽南语中对福州的音译。”经查阅得知,不同时代背景下,福州的翻译都不尽相同,荷兰语中的音译很大可能是受了荷兰人随行的漳州翻译的影响。
随后,黄忠杰又从船只的不同身份、荷兰东印度公司与中国皇帝的信件往来中,挖掘出许多史料信息,来解读17世纪“康熙开海”之后荷兰人与中国的贸易情况。
“这幅画应绘制于1685年9月—1687年5月之间,是一幅反映1684年‘康熙开海’后,中国第一个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的常关——‘闽海关—中洲汛’的重大历史性题材绘画。”黄忠杰感叹,这幅画填补了中荷朝贡史与贸易史上图像资料的诸多不足,有着非常高的历史意义与文献价值。
黄忠杰表示,这场讲座仅是一个开始,他要继续用史实说话,让全世界都知道,在17世纪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全球化的早期,福州这座城市与这座城市里面所居住的这些人,在这场世界的变革运动当中,扮演着怎样一个不可取代的角色,“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
据介绍,“听鼓楼,说古厝”世遗主题系列活动是福州鼓楼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鼓楼区博物馆打造的“听鼓楼,说古厝”社会文化服务品牌其中一个项目,旨在通过组建鼓楼区文物保护志愿者联盟、鼓楼文物保护宣讲志愿服务队,开展古厝文化志愿者培训与主题系列讲座,传播福州古厝文化,助力世遗大会,让世界听到福州、听到鼓楼的声音。
(记者 树红霞 通讯员 陈伟)